《名家品史记》在编辑过程中,编者尽量按照现代出版规范进行统一修改,比如:“的、地、得”的使用;异体字和繁体字的转换;数字的大小写的统一;选文中明显的错误进行修正等。敬请作者和原出版者原谅。 《名家品史记》收录文章的原著作权授权基本完成,因各种原因个别作者还未联系到,请作者或作者家属看到后及时与中国华侨出版社总编室联系,我们将奉上稿酬及样书。
尽管现而今,我们早已习惯并使用白话文近一个世纪了,可中国世代流传的诸子百家典籍,尤其是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里依然要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宋代赵括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孟子则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书中多为治国平天下一类的言论,其实在我们今人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得益颇多。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部书,同时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弟子的言行和思想。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言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所以,《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把听孔子讲课以及孔子与时人、弟子谈话时所作的笔记,加以整理、编纂而成。 《论语》的成书,大约
《周礼》最初的名字叫做《周官》,见《史记·封禅书》:“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周官经》六篇、《周官传》四篇。
傅德岷教授乃颇具影响的资深国学专家、散文理论家、作家,他与一大批学术根底深厚并富有识见才情的学者创作了这套《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史记名篇赏析》为其中一册,收录了《史记》中的精典之作,形式新颖,视野开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极便阅读和教学。是目前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中不可多见的上乘佳作。
《论语》和《老子》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初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采用编、译、注、释的方法,力图用现代的观点加以诠释。希望通过本书的工作,让老子和孔子尽量以本来面目鲜活起来,让经典阅读变得稍微容易些和有趣些,为推动文化经典的阅读尽一点微薄之力。 《论语》和《老子》作者多年来从事文化经典导读的教学工作,写作中结合人文教化的时代宗旨,注入了自己深切的体会。本书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也可作为公共读本供有兴趣者阅读。
《中华史记(套装上下册)》是吕思勉先生的部通史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是20世纪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华史记(套装上下册)》以历史事件为经,以经济、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为纬,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制度变迁、社会风俗更易、疆域的变化和文化的演变等,内容极为丰富。
本书主要收集中国学人在海外的文学批评文字与文化研究成果。文丛作者大都原是知名评论家,近二十年来到海外游学。由于身份,对象和语言的缘故,他们在海外学院里从事有关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基本属于“边缘学科”。然而,当他们在海外获得学位取得教职或频繁越界旅行以后,他们的批评文字在学术界又成为一种“边缘的声音”。边缘其实可以或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中心话语。艾德华·萨依德也希望知识分能像真正的流亡者那样具有边缘性。但对于“边缘批评文丛”的作者们来说,边缘与其说是自觉追求,不如说是某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学术处境。边缘所标示的,不是与中心僵硬对立的空间位置,而批评者在中心与中心的夹缝间的游走穿梭。边缘作者挪用种种来历混杂的理论策略,调整组织自己的文本经验,应对扑面而来的历史情境……
《十三经译注:孟子译注》是为适合中等水平读者阅读而编著的一个普及读本,对经文的解释大体参考赵岐、朱熹、焦循三家的注释而断以己意。每章经文除译、注外,还设有“段意”对该章的要点略作提示,其说法基本折衷前人的成说。《十三经译注:孟子译注》的译文和段意部分曾收入笔者所译述的《白话四书》,此次撰为译注,基本依照原貌,个别地方吸收读者的意见作了修改。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分上下两卷,有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共计三百六十条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图解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图解论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让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论语鉴赏辞典/国学经典鉴赏书系 》是国学鉴赏系列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基本上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但长期以来,古代经典受到弱化,几乎中断,导致后人对古代经典几乎隔膜。《论语鉴赏辞典/国学经典鉴赏书系 》正是应运而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打通阅读经典的任督二脉,讲解透彻,评点犀利,接地气。《论语鉴赏辞典/国学经典鉴赏书系 》是我们阅读《论语》的得力助手。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睦亲》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55则,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彤,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语》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全书共20篇492章,每篇各章并无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由首章首句中取两字作为整篇标题。 《论语》语言简练、思想深邃,前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另一方面,《论语》也显示出了语录体著作的独特魅力,语言含蓄隽永,故事简洁生动,往往能体现出一些长篇论述所难以表达的思想深度,折射出一些长篇论述所难以反映的人物个性和环境特征。同时《论语》灵活的编纂形式事实上使该书的表现内容大为增加,多方位、多视角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性格、才能、趣味、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利于读者全面、准备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魅力来评价,《论语》是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都曾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2辑):论语》奉为经典。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涩泽荣一就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可见不管你是学文、从商还是做官,都用得上《论语》。 《论语》中有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总部大堂的标语。 《论语》的读法,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也可以一段一段地读。一点一滴地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