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余宰渭南六年,尝裒其公牍批判付诸剞劂,已数干部流布人间矣。光绪己亥春,开缺,以道府用。辛丑夏,遂擢秦臬,秋摄秦藩事。其自治文牍,一如为令长时。每一批词挂发,吏民传写殆遍。癸卯以后,秦中官报即以吾公牍为资料。积久手橐,多至盈尺。戊申秋,莅江藩任时,新政繁兴,公私困匮,事冗于秦者数倍,然亦时有批苔,为人传诵。吾乡李茹真大令劝付排印,以供众览。乃发陈臬以后之公牍,自辛丑迄庚戌,凡十年,厘为二十卷,名曰《樊山政书》。属夏午贻编修校雠删订,而付李君督匠排印。曩张文襄师最爱鄙文。每秦报至鄂,欣然披览。时对僚属诵之,且曰“云门下笔有神,每言出若口,必与人异”,已而曰“藩司官不为小,而好作谐语是其一病”,感念斯言,为之泣下。今汰其甚游戏者,而仍间存谐语,聊志吾过,且实师言也。宣统二年七月
岑仲勉著作集之三。据中华书局1964年版重印。本书对《资治通鉴》研究的著述进行介绍,针对典籍中的隋唐史提出质疑六百多条,进行考释。
本书介绍了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开办第三产业的办法、第三产业的经营机制及国家对发展第三产业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等。
本书主要包括:张充和上款书画、张充和与昆曲、张充和与书法、张充和与绘画、 张充和诗词、张充和扇面、张充和临帖、 张充和题字、张充和藏物 、怀念充和等内容。
《法显传校注》是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外交通史研究大家章巽(丹枫)教授的重要着述之一,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该书的校注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南宋刊印的《思溪圆觉藏》本为底本,参考了多种《法显传》的最早印本及古钞本,充分汲取了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书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故被学界誉为近年来集法显研究之大成的最有影响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