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丛刊(第2辑):翁同爵家书系年考》辑录国家图书馆藏《常熟翁氏家书》中的翁同爵家书,并加以系年考证。书中所列诸通家书,原稿并没有自然分别每通家书的起止,多数家书是根据其上下文连续内容,或笺纸间的骑缝印鉴而置为一通;或据其整体内容、时间而归为一通;或分列两处,另加按语考证。故书中所列诸通家书,与实际数量或有出入。
本书选择了王安石的诗歌83首、词5首、散文35篇,均选自《临川集》(四部丛刊本)。个别字句参考他本校改,注文中未一一说明。选注之时着重选取那些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思想、言论及主张有关的诗文,同时兼顾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诗文编序大致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综合排次。题解中的诗文创作年代主要参考清人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末附“王安石年谱简编”、“王安石研究主要文献”及“《王安石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王安石学养深厚,诗文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广阔的领域。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众所周知,我国古典诗学从唐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追求空灵渺远,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境、韵味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审美风尚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本书所的高适诗,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
李白(701-762)的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李白是中国古代最的诗人之一,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开元、天宝的“盛世”和安史之乱。 这个选本所选皆为李白诗文中的名篇,一些内容比较复杂又艰深的作品以及较长的作品皆未选。读者如想进一步深入学习,可参看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李白诗文的编年,詹锳、郁贤皓、安旗等先生做了不少工作,但按年代顺序编排仍有很大困难,故按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目次排列。为了方便读者,末附“李白简谱”、“历代李白集版本举要”、“李白研究著述举要”及“《李白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
张岱(1597-1689),初字宗子,后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本书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其内容包括《西湖十景》《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葑门荷宕》《小青佛舍》《伍公祠》等。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丛书精选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大名家之经典作品,将其串成珠链供您欣赏。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本书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包括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等21位文学家的个人选集。它以唐、宋文学家为中心,代表着中华抒情文学的成就。本书为其中之一。 本书收录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文,包括:四言诗、五言诗、赋辞、记传赞述和疏祭文。每篇诗文的结构都包括题解、新解和新评,解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本书将提高读者您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的课外教育读物,不妨一阅。
纳兰性德的创作在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清末一直到民国初期,对纳兰性德《饮水词》的研究和对曹雪芹《红楼梦》的研究都很显赫。因为他们的思想和作品符合反对封建,要求自由民主的时代思潮,所以“兰学”、“红学”被尊为两大“显学”。但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关于纳兰性德的研究基本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纳兰性德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也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的范围还主要集中在他的词上,对诗、文、赋较少关注。为了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为了进一步开创“兰学”研究的新局面,必须把“兰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纳兰性德的作品,对其进行文学、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全方位审视,深入探讨其创作的深层魅力与价值之所在。我们相信,对纳兰性德文学与文化情韵的研究,对评价古代作家和作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