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丛刊(第2辑):翁同爵家书系年考》辑录国家图书馆藏《常熟翁氏家书》中的翁同爵家书,并加以系年考证。书中所列诸通家书,原稿并没有自然分别每通家书的起止,多数家书是根据其上下文连续内容,或笺纸间的骑缝印鉴而置为一通;或据其整体内容、时间而归为一通;或分列两处,另加按语考证。故书中所列诸通家书,与实际数量或有出入。
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父子三人同登文学殿堂的不多,能同领风骚的则更少。值得称道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不但同登文学殿堂,而且以其辉煌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学,三曹诗歌创作是否有共同的题材和思想倾向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顺应时代潮流,表达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二是借乐府旧题集中笔墨抒写游仙。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的诗人,才高八斗的典故即出自于曹植。三曹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作: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之一,旨在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宋代诗人中对后代影响很大的人。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在南宋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与否的鸿沟,区分在对北方女真贵族统治集团的南侵是坚持抵抗还是主张投降,对我国的国土是主张统一还是听任分裂。陆游坚决站在抗金者一边,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扎根在现实斗争的土壤之上的。其次是对南宋投降派的苟安偷生的愤怒鞭挞。大地主官僚所支持的南宋政权,是为了保持他们在半壁江山内对农民压迫剥削的阶级利益,不惜对敌人无耻屈膝。他们杀害和排挤了抗金的将相,自己在西湖上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在作品中,对他们作了愤怒的谴责,表现了自己“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的反投降精神。陆游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了当时
《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土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
《谷梁》在战国时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据唐朝人的说法,最初传授《谷梁传》的,是一个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说是曾受经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称引自己,书中还有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成为要较《公羊传》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