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库》涵盖有关岭南(广东以及与广东在历史上、地理上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岭南地域)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并从历代有关岭南之名著中选择若干为读者所需的典籍,编校注释,选粹重印。个别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译著,亦在选辑之列。 《岭南文库》书目为350种左右,计划在五至七年内将主要门类的重点书目基本出齐,以后陆续补充,使之逐渐成为一套较为齐全的地域性百科文库,并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在祖国文化宝库中占一席之地。
《浙江文丛:两浙海塘通志》涵括了旧时浙江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六郡海塘图籍,凡是有塘州县,小则修葺,大则建筑,均予甄录。有关浙江海塘之建筑历史、工程管理、物料核算、官员设置、水利制度、民俗活动等,《浙江文丛:两浙海塘通志》提供了详尽的记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海塘历史沿革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文献。
《菰中随笔》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三卷本记载顾炎武读书所得、常言俗谚、师生问答之语四百馀条,涉及历史地理、天文曆法、风俗、名物训诂、饮食养生、语言文字诸多方面;一卷本主要摘录汉书、晉书、宋书等正史中有关史料,比如历代官员的銓选、士子的选拔、职官的演变、官制的分合等,並作分析评论。 《亭林杂录》十四篇,主要是经史类和音韵方面的杂录,内容与《日知录》和《音学五书》有相类之处。 《救文格论》一卷,所论皆为史书的“书法“,以古史笔削之道为准,纠正后世史书的不合规范之处。 《惧谋录》是一部辑录《资治通鉴》经典“战例“,分类编纂而成的兵书。对战例的遴选、“六十六策“的设定以及解题、按语的撰写,反映了编撰者的军事思想。
作者在四本郦学论文集中进行选择,初衷是为了让一些对郦学有兴趣的后辈,对这门学问能略获要领。所以选择过程中侧重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版本知识,因为《水经注》或许称得上是作者国版本(或抄本)最多的古籍。而不同版本之间又往往存在很大差异。的现代硕学鸿儒胡适在这方面是最有心得的。他在北京大学校长任上,为了庆祝五十周年校庆,曾于194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一次《水经注》版本展览,展出了各种版本(抄本)九类计四十一种。他在郦学研究中的一句名言是:“所见的本子越多,解答的问题越多。”所以作者在这个集子中,各文涉及的版本(抄本)约有三十余种。前面提及作者最近出版的《水经注校证》,卷首列表的参校版本共三十五种,其中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七种,收藏于宁波天一阁、各省立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的善本十三
本书收录顾炎武九种著作。《建康古今记》书名虽称古今,然所述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定都南京后的史事。所记史事细密详尽,可补他书之不足。《京东考古录》属于地理杂记,所谓京东指北京以东的通州、三河、香河及河北东部的廊坊、唐山、秦皇岛等,属幽、燕一带。《山东考古录》是顾炎武在山东游历的基础上杂考山东地理掌故的一部地理著作。《谲觚十事》为专门辨驳李焕章所议日知录十事而作。《金石文字记》为顾炎武研究金石的专门之书,为清代金石学之滥觞。《石经考》系作者考证历代石经源流得失,博列众说,相互参校之作。《顾氏谱系考》是考察顾姓源流的专著。《求古录》系顾炎武搜集金石之文,手自抄纂而成。《官田始末考》论述历代九种官田的变迁。
本书为袁珂先生在系统研究《山海经》基础之上,经过校勘、考辨、注释,为读者与研究者提供的一部传统文化典籍经典之作。《山海经校注》自出版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于1984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一等奖,是研究中国上古图腾社会珍贵史料、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著作。 与一般校注类著作相比,作者以其深厚的神话功底,旁征博引,对《山海经》中相关神话的解读颇有独到之处。注释除引经据典外,还注重《山海经》本身的内证、新近文物出土的学术成果,以及金文和甲骨文等方面的运用,不但解释了中国远古神话的问题,而且对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随文所配插图,更弥补了古本《山海经》有图,而今已亡佚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