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天分卓异,学养深厚,人格坦诚,心性高远,但却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这一切赋予他毕生的作品以恒定久远的光辉,使他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本书共选录苏诗143首,词112首,散文21篇,策论8篇,书信8封。选目兼顾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许多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读者从中可以感受苏轼的才情和作品的魅力
《百喻经》,原名《痴花鬘》,又称《百句譬喻经》。该经为五世纪印度僧人僧伽斯那所撰。为教导新学,他将散见于佛教经藏的比喻故事摘取九十八则,辑为一部,加上书首的引言和书末的偈颂合为一百,因取整而言,故称《百喻经》。本书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对僧伽斯那所集的《百喻经》,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建元初(479)由印度来建业(今南京)弘法,曾住当地的毗离耶寺,在寺中讲学、传道、译经。永明十年(492),他译出此书,并于建业止观寺教授新学,传播佛法,名声盛大。中兴二年(502),他于止观寺圆寂。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百喻经》是南齐时代翻译的佛典之一,在我国已流传了一千四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