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行草书,只有刻石,未见墨迹。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和济南大明湖遐园都有此帖的刻石。 历来对此贴的真伪存有争议,尤其是文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桓’字,是宋钦宗越桓的名讳,写时应讳有缺笔,而此帖却完整无缺,是明显的伪作。更有人凿考订此帖,是明朝人所托岳飞之名之作。但无论其真伪,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还是很可取的。即使认为其为伪作者,也丝毫没有否定其艺术价值,如同流传下来的‘二王’杂帖,有谁敢肯定全都是真迹,又有谁怀疑过它的价值呢?毕竟碑帖考证与书法艺术是截然二事,此帖也没有因其存有真伪之争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此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也证实了这点。 文中有两处明显脱字,释文中以括号标出,临写者注意。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世称“书圣”。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 绍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 稽内史,后拜右军将军,世又称“王右军”。王羲之 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影响 深远。《王右军年谱颜鲁公年谱》是清代学者鲁一同 编撰的王氏年谱,对于研究王羲之生平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墨法集要》全书基本上依制墨过程分列为二十一节,每节文字后附图样以彰文义,极为详赡明晰。而在叙述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器材和原料也渐次予以帮助。《墨谱法式》一书从图、式、法三个层面详细展示了古代墨文化:上卷为图,凡采松、造窑、发火等八图,今惟存采松、造窑二图,余皆有说无图;中卷为式,凡祖氏、奚庭珪、李超等十六家之式,亦各绘图;下卷为法,凡牛皮胶、鹿角胶等十一法。本次以《涉园墨萃》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宋太宗淳化年間,出内府所藏古帖,命王著釐定,勒成十卷,即所謂《淳化祕閣法帖》(後多簡稱《閣帖》)。《淳化祕閣法帖》收録先秦至隋唐書法四百餘帖,爲歷代臨池者所重,然而‘真僞雜出,錯亂失序,識者病焉’,後宋米芾、黄長睿,明顧從義等均有考辨補正。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一書,綜前人之説,博據群書,辨標目,列真僞,别序次,詳考釋文,校勘書法異同,至今仍是臨習、研究《閣帖》的重要參考書。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前十卷依《閣帖》之卷次標目,後二卷乃其所著《古今法帖考》《論書賸語》,並非《閣帖》之考正,屬於附録性質。本書在清代多次刊刻,有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詩鼎齋刊本、冰壺閣刊本、蘭言齋刊本、後知不足齋本等,《四庫全書》《六藝之一録》亦抄録此書。此次出版,據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點校整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