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世传的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有旧题汉河上公注本和魏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是老子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注本,此次整理以《道德真经注》四卷为底本;《王弼道德经注》世魏晋玄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本书是止庵先生研读《老子》的心得。二十年前,止庵先生参照几十种相关著述,对《老子》加以自家注解,写下自家体会。本书采取的形式是原文 注解 心得,如作者所言,《老子》八十一篇,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要通读完全书才能有完整理解。《老子演义》和《樗下读庄》都是止庵先生的治学专书,是读者深入阅读国学不可绕过的两部书。
“阴柔”的精要之处就在于:示人以柔弱,胜人以阴谋。它告诉人们要潜下心来用计谋,不跟对手硬碰硬。计谋的特性和功用就是四两拨千斤,以巧取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古往今来那些成功了的计谋,实施前都是韬光养晦,假装弱小,来稳住、惑乱和麻痹对方,然后伺机使出相应配套的招法取胜的。如果你用数天时间,读完这本用通俗而又有趣的语言写就的智慧书,你就能深人了解老子谋略的阴柔精义。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功底和时间去读老子文言文的原著,那很好。他的《道德经》才五千多字,半个小时就可读完了。而要想从本书中悟出丰富和精妙的思想和情趣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本书就是学养精深的林旭博士数百天辛勤劳作的结晶。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理论纲要,全书寥寥五千余言,阐述了“道”这个影响中国哲学思想的概念。它所讲的“道”远远超超了传统的仁义道德范畴,其所发明的是宇宙的奥秘,并把它用在治国方略和为人处世上,形成一种以柔克刚、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
朱文熊,字叔子,江苏太仓人。光绪间中乡试举人,为副贡生。早年与唐文治同师里中大儒王祖畲,王是光绪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主讲宿迁、海门、崇明等书院,著有《读孟随笔》,考释《春秋》经传,校证《史》《漠》,编撰《太仓州志》,又长于古诗,学有根底。曾在太仓中学为主任,后任南洋公学后改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又改交通大学国文教师,继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又称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教授。据弟子辈追忆,其教学,古文主于《古文辞类纂》,诗主于《唐宋诗醇》,诸子主于《庄子》,而理学主于张履祥、陆陇其,其渊深与谨守可见一斑,大抵上与无锡国专一代师友具有相同的特质与趋向。《庄子新义》出版于一九三四年,为《无钖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十四种之七,而书首唐文治所作序文署款却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作者自序的年月也与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