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插图版)(套装共6册)》具有以下特点:1.原文:甄选经典底本,再现原版风采。2.注释:选取后世考据,逐一点校。3.译文:综合参考各家译文,引经据典力求信达雅高度完美。4.插图:配置精美插画,文图对应,相得益彰。5.批注:名家批注,奇文共欣赏。6.专用环保护眼的优质轻型纸印刷,墨韵清晰,实现一流印刷品相。7.版式设计美观大方,文字竖排,古韵淳朴。8.纯正手工线装制作,庄重典雅;精美函套,再显大家风范。9.耿绢包角,精致高档;告别胶装,实现绿色环保的出版宗旨。
本书为《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中的一套,其他还有:《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词鉴赏辞典》、《近现代诗词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 一、本书共收入全唐包括五代各个时期、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二百三十四位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的诗作一千三百三十四首。其中包括了现小学、中学和非文学专业大学的语文课本以及*在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唐诗篇目;千百年来流传的唐诗名篇或有名句的诗篇;唐代各个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代表诗篇等。每篇诗歌后面附一篇短小的赏析文章,即为一个辞条。 二、本书正文部分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入五、七言绝句六百十八首,中编收入五、七言律诗四百二十八首,下编收入古风、排律、杂言、歌行二百八十八首。各编中作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
本叢書編入晚清、民國以來老一輩已故詩詞家别集,擇其質量上乘、經編委會審閲通過者。
本叢書編入晚清、民國以來老一輩已故詩詞家别集,擇其質量上乘、經編委會審閲通過者。
《苏州文献丛书(第2辑):王鏊集》汇集了王鏊生平所著所有诗文、笔记,包括《震泽先生集》三十六卷、新增补遗50余篇、《震泽长语》二卷、《震泽纪闻》二卷等,并予以必要校勘,对于研究王鏊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以及明代历史、文化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震泽先生集》以明嘉靖初刻本点校,校以嘉靖刊万历鹤来堂印本、万历三槐堂本、文渊阁本等;《震泽长语》以明陶学教刻本点校,校以《丛书集成初编》本;《震泽纪闻》以明末刻本点校,校以明正德本。
此总集所录分绝诗、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宋时期作品。版本为明内府彩绘插图本,作为皇家课业的基本教材,装祯极为讲究,尤其是书中的插图,笔触细腻,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而所用的天然矿物颜料,更使画面艳丽夺目,历经数百年而不退色,令人叹为观止。此影印本亦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徐仁甫著作集:古书属读研究》分类:即误读现象、误读原因和正读方法;三类又各分细目。其实,每一误读,皆自有其现象、原因和正读法,而且又往往不止于一种现象、一种原因和一种方法。读者可以心知其意,勿局限于大类细目之分。 《徐仁甫著作集:古书属读研究》所举误读,前人有纠正者,录之,间附己见;前人未发见者,则全用己说。每标一目,不尽类列例证,读者既可以交互见之,又可以类推其余,以收举一反三之效。
《苏轼诗词写意》精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较高的苏轼诗词90首,每首以百余字写意散文及水墨画一幅进行解读,以求相得益彰。在创作过程中,力求领悟每一首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身世遭遇、感情意绪和创作心理,从而令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了解一代大家苏轼的心灵、精神和风范,以期达到传承苏轼文化、弘扬苏轼精神的目的。
《张裕钊诗文集》 包括《濂亭文集》八卷、《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和《濂亭集外文楫存》,另有附录九项。其中《濂亭文集》八卷以光绪八年刻本为底本,《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以光绪二十一年刻本为底本,参校本有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张裕钊稿本《张廉卿先生诗文稿》、查本翻刻本《濂亭文集》、殷氏刻本《濂亭诗文集》、殷本翻刻本《濂亭遗集》、五色本《张廉卿先生文集》、民国贺培新钞本《濂亭遗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辞赋是最为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之一,并波及古代汉字文化圈内的周边邻国。本书着眼于辞赋发展的各种有机因素,致力于从此体的纵向历史流程与跨国影响中追究问题点。与此相应,采用系列论文的写作形式,归为源流篇、思想篇、理论篇、域外篇四个专题。为展现中国辞赋源流的广博内涵,本书除探究赋史流程中某些带有初始或转折性的创作形态、审美命题,以及赋体与诗文的互动等现象,还对赋史与思想史进程中某些交相呼应的景观、根植于中国的这一文体向邻国赋学的渗透等情形,加以新证。研究视域的开拓与多种角度的参用,是本书致力之处。
《小檀栾室彙刻闺秀词》五函二十册,各册以千字文编号,据浙江图书馆藏清光绪间徐乃昌刻本影印。 此次影印布脊精装,书脊采用华贵尊绒,尽显闺秀风情。此次影印以新蝴蝶装样式,力求将整个筒子页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留出白页供读者记录阅读心得,或直接做笔记本之用。 《小檀栾室彙刻闺秀词》收明末至有清一代女词人100家,词集102种。合为10集,共110卷。是明清词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收诗数量远超他本,是研究张祜作品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