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一书中,收录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一百多首,其网罗宏富,展现了历代乐府诗的发展风貌和流变轨迹。并对其讲解,出注,皆以其深厚相关的研究为依据,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乐府诗艺术魅力的经典读本。
《中州集》是金元之际元好问所编的金诗总集。共10卷,收251家诗2062首。附词总集《中州乐府》。其中除“南冠”类收留金使节或官吏的84首作品外,全系金人诗。由于金朝立国后长期据有中原,中州(今河南一带)是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名《中州集》。体例不录存世者之作,“帝王”、“诸相”、“状元”、“知己”、“南冠”等以类相从,其馀各家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作者小传内容丰富
《江村销夏录》是高士奇解职居平湖期间,用三年左右时间写成。“江村”这一别号寄托着他对少年时代在祖籍余姚的读书生活的留恋,他并在平湖城外的别业“北墅”构筑了一组建筑群为“江村草堂”。本书成书于康熙三十二年夏,故名为“销夏”。卷首有朱彝尊、宋荦序和高士奇自序。朱彝尊在京时曾遭受过高士奇的排挤,对高的人品不能不腹诽,对其鉴赏水平也不敢恭维,因此在序中只赞许本书体例精详、有助于鉴定。
本书共汇集作者撰赋研究论文十八篇,旨在通过文化的视全面阐释赋的产生、发展与衍变,并探讨赋体文学与政治、学术、宗教、制度、外交科技、礼俗、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关联。书中论文共分四类:一是有关汉赋与文化的研究;二是有关赋与诗的交叉研究;三是有关赋体文学与诸学科关系的研究;四是有关律赋与科举的研究。在古典文学创作领域中,赋体最能体现政治文化气象,且含有丰富的文化与制度的内涵,其反映于创作则在“赋兼才学”与“体国经野”的特性,这是本书所要阐发的主旨。而在具体研究中,作者对赋与都市文明、赋家与礼官、赋的方志价值、京都赋
本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 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 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 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 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 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