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 双壁 ,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张孝群(公一一三二—一一六九),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父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初,金人进犯和州,合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公元一一五四年)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疏为岳飞辨寃,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桧乃诬其父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一一六三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干道五年(公元一二《九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病死,年三十八岁。 就在张孝群出生以前不久的钦宗(赵桓)靖康二年(公元一二一七年),北方金朝的女真贵族发兵南侵,攻下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书中辑录了东汉至东晋300多年间社会上各种轶闻趣事,分为德行、言语、文学等36门(类)。 本书以明代袁褧嘉趣堂本为依据,参以日本尊经阁影宋本、王先谦思贤讲舍校订本、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对原文作了必要的校订。为方便读者阅读,又将原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改为简体字、通行字。注释主要交代一些背景材料,对人名、地名、职官名以及特殊疑难词语或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作了解释,具有简明、准确、通俗等特色,是一本构思悠长、雅俗共赏的文学读本。
胡适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梁实秋称誉胡适的演讲具有“邱吉尔风度”,他的演讲题材从说教的人生意义话题,到枯燥的学术问题辨析,从敏感的政治文化热点问题,到冷僻的个案研究介绍,胡适都能通过一场生动、通俗的演讲,打动周围的听众,使听过他讲话的人对他永生难忘。本卷收录胡适演讲中与读书、教育有关的部分。
《曾国藩全书》是一部汇集曾国藩做人做事智慧的成功学全书,分别对曾国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成功心法《挺经》、传世良言《家书》、识人秘要《冰鉴》、治家方略《家训》中的经典话语进行了解读,并借助曾国藩的传奇经历和生活实例,将曾国藩的有关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等诸多方面可资借鉴的智慧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挖掘,让现代人在重温古人传奇的同时,感受、品味、反思这位晚清风云人物的多变人生,体悟其给予后人的人生启示和提点;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曾国藩的笔记、诗词和散文数篇,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曾国藩全书》堪称现代人案头、枕边的智谋宝典,对于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优选水平”。该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该书以启孮先生从日本杏雨书屋寻回的家藏《天游阁集》手钞本全秩影印本为底本,全集共辑诗作八二八首,词作三三五阙,是可以替代以前所有版本的新整理本,是迄今部关于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诗词全秩的校笺集。 校笺者以太清后人的学者身份对集中人物、地点、事件均详加笺注,并附有家传《荣府史》的珍贵资料;校笺者熟悉清制、满俗,澄清了以往顾太清研究中的某些误区,纠正了以前各校笺本的某些错误注释,充分体现了该书的文献与学术价值。 集中并录入奕绘唱和之诗词,词学大家况周颐(蕙风)的评语,再将启孮先生所撰《满族女词人顾太清与东海渔歌》、《〈天游阁集〉寻访记》、《原本〈天游阁集〉考证》放在书中;书后并放《西林觉罗氏世系表》、《顾太清(西林春)年谱》,使《顾太清集校笺》成为研究太清生平与诗词著作之
《樊川文集》是杜牧的詩文集,為作者外甥裴延翰所編次,書中收編了杜牧的作品四百五十多篇。書末的外集和別集,為後人所補編,又收辑了詩歌一百七十八篇。杜牧的這部詩文集,是研究晚唐政治史和文學史的重要资料。
《菜根谭》是一部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这本书中既有儒家的中庸思想、佛教的智慧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它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在简单质朴之中包含了朴素的智慧;没有鞭辟入的分析,却在亲切含蓄之中蕴含着人生哲学。
《两般秋雨盦随笔》是一部著名的丛著杂纂类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四类:稽古考辨、诗文评述、文坛逸事、风土名物。由于作者性贯灵犀,博设经典,因而该书中提供的许多资料很有价值,对古代名物佚事的考证论述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陶渊明诗文最早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集为八卷。北齐阳休之重编为十卷,据其叙录称当时流行三本: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有序目,而编比颠乱;一本为萧统本。阳休之参合三本,定为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宋徵士陶潜集》九卷,又有集五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录《陶潜集》二十卷,又集五卷。至北宋宋庠,称当时所行本,一为萧统八卷本,以文列诗前,一为阳休之十卷本,其他又数十本,莫衷一是。又称晚得江左旧本,次第最合理。其后萧统、阳休之等各本均佚,传世诸本则皆源于宋庠的“江左旧本”。 今存《陶渊明集》有十多种,较具校勘价值的有:(一)曾集刻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刻,有清光绪影刻本)。(二)焦竑藏八卷本(焦氏明翻宋本)。(三)汲古阁影宋“苏写本”(光绪会稽章氏刊)。(四)东坡先生和陶诗本(黄
边塞诗至唐代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二)出现了一大批写边塞诗的作家,陈子昂、王之涣、崔颢、王翰、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柳中庸、卢纶、李益、常建、陈陶等,创作出大量有关边塞的名篇,超过了以往时代。至于的诗人李白、杜甫,还有山水诗人王维等,也写过脍炙人口的边塞名作,特别是在盛唐出现了边塞诗派。 (二)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全面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征夫思妇的思想感情。大量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边塞诗的形式多样,体裁完备,有七言歌行,五、七言绝句,五古,五、七律等,这也是过去所未有的。 (四)出现了杰出的作家高适、岑参,其创作代表了唐代边塞诗的成就。但他们的作品又并不限于边塞诗。 (五)边塞诗以其辉煌灿烂的成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最广泛的书信作品,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2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小到家庭生计,大到治国带兵,涵盖修身、为官、处世、教子、养生等方方面面,极为广博,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本书为了能准确还原曾国藩思想与心路的形成与变化,严格按照信件书写时间排列,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和思想精髓。文中还插入一些曾国藩在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和信件手稿,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体验,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
郑廷玉高度重视艺术形象的塑造,着力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在他的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富于立体感。赵鹗是一位寒士,虽然历经坎坷,善良忠厚的本色却始终如一,甚至善良得近乎懦弱,忠厚得有些木讷。考中状元,并未象小人得志那样忘乎所以;失仪落简、削职为民,也没有懊丧到痛不欲生的地步。在他卖诗周桥借以谋生的艰难时刻,却能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对李虎良言相劝,对张天觉解囊相助。区区二百文铜钱,微不足道,可是此时此刻,对缓解矛盾、平息事态,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因被诬丽身陷囹圄,定成死罪,生死攸关之际,他也不曾对别人产生刻骨仇恨,而只是慨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他总是有心助人,无心利己,循规守分,随遇而安,其美好品德着实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