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久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对后世词学影响极其深远的著作之一。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而终生不被重用,发为歌词,悲壮激越。施议对撰的《辛弃疾词选评》将辛词按人生阶段分为四部分,以作品为例证,剖析体制,剖露心迹,展示其人其词之面目及本色,以生平叙述统领名
本书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20世纪以来流行的各种宋词选本中,选目最精粹、影响最深远的,无疑应首推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 宋《宋词三百首》选目最精粹,是因为它选的词作绝大多数都是历年公认的名篇佳作。我们曾经对古今40种唐宋选本进行过统计分析,根据入选次数的多少,依次遴选排列出唐宋词名篇300首,其中唐宋代词占53首,宋词占247首。而在这247首宋词名作中,《宋词三百首》就选录了150首,也就是说,《宋词三百首》中有150篇是历来公认的名篇佳作,在同类选本中,它的名篇入选率是的。 署名上彊村民辑的《宋词三百首》,实为朱祖谋与况周颐共同编选,二人三易其稿,方始成书。共收录宋代词人81家、词作284首。该书以选择精辟著称。此次对《宋词三百首》进行新的注释与品评,体例新颖,重点突出,言简意赅,为宋词读本。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文学遗产璀璨宏富,佳作琳琅满目。唐诗、宋词毫无疑问是中国古韵文中最耀眼的瑰宝,引起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浓厚兴趣。有鉴于此,本书即以宋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宋词有关的本事、逸闻及学术问题。 此书在重点关注宋代词人词作的同时,还用了的篇幅探讨宋词中颇为重要的风格流派及其相关的词学理论问题,当然也注意到研读宋词所必须浏览和精读的有关书目。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希望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词书总集、合集与别集,以及词学理论方面的一些著作,分清主次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但愿此书能为读者诸君提供的参考和启迪,是作者之莫大荣幸。
张岱(1597~约1676)晚明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张岱提倡任情适性的文风,其题材范围广阔。《西湖梦寻》是作者在国破家亡后所写的有关西湖的掌故,文笔清新,表达了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此次出版,以光绪刻本《西湖梦寻》为底本,并吸收了已有的整理成果,对原《西湖梦寻》中所附引的诗文作了删除处理。
本书以清康熙刻本《通志堂集》为底本,搜纳兰词作品,并根据专家译注对文中艰深难懂的字词和典故进行注释,配有古今文学名家的经典评析,并配以古版插画以画释词,展现那或伤感或雄浑的词句。
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楷法精深,尤擅狂草书,逆笔涩势,连绵回绕,体态奇峭狂施,是王羲之后草书又一新风格。宋朱长文《续书断》将其草书列为“神品”。有“草圣”之誉。南宋陈思《书小史》载:“自言我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其意,又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张旭生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被称为:“饮中八仙”。往往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挥笔写狂草,故人称“张颠”。《唐书》本传称:“后人论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张旭草书取法张芝和二王,以草书抒发胸怀,寄托情思,“雄逸气象,是为天纵”,成为威名当世的狂草。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斐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称“旭善草书,不治他伎
本书收齐《人间词话》的各种版本:手稿本,定稿本,未刊本,删改本、选本和通行本,及通行本中的附录本。本书将以上诸本作了汇校,以方便读者阅读和思考。注解部分有人名的介绍和词话中引及的诗词原文及其难点的解释,向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知识。汇评部分涵盖20世纪的诸家评论,将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评论收集在一起,便于读者参考和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自《人间词话》1908年抢先发售公开发表至今,已恰好是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在文字数量上已远远超出只有了了数千字的《人间词话》本身。如果有好事者对此作一统计对比,想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擅长诗文,又精于丹青书法。他二十一岁时曾补个了诸生,后来便不再追求功名。初时隐居于小昆山,双亲亡故后,他又山居于东佘山上。每日专心于经史子弟,对稗官野史、佛禅道说以至方术技艺的考校无不严谨。因其名重,明政府曾多次征召,陈继儒均托词坚辞,以布衣而终老。其一生著述颇多,有《眉公全集》编成。 《小窗幽记》是陈继儒读史论经之余,摘句节段编成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生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的俗谚。语者则或自儒、释、道之教,或为达贵官贾、寒清隐上下九流。陈继儒按“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结卷原则,将所收集的各家妙言巧句分编成十二卷,藉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融入了他称之为“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的西方哲学、美学理论,以清健之笔评唐宋以来诸词家、词作的大家之作。《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以“隔”与“不隔”来分别词的高下,独出心裁,发前人所未发,奠定了他在古典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他借“古雅”的词话,论述“造境”与“写镜”、“有我”与“无我”、“ 理想家”与“写实家”、“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书中评论每每有传世警句,而所引诗词差不多囊括了唐宋名词的精华,因此,《人间词话》也可说是一个绝妙的唐宋词选本。 《人间词话》版本极多,各版本所录略有出入,条目顺序也不相同。本书参考诸家版本,如中华书局版徐调孚校注的《校注人间词话》、上海古籍版《人间词话》(黄霖导读)、江苏古籍版陈鸿祥的《(人间词话
本书收齐《人间词话》的各种版本:手稿本,定稿本,未刊本,删改本、选本和通行本,及通行本中的附录本。本书将以上诸本作了汇校,以方便读者阅读和思考。注解部分有人名的介绍和词话中引及的诗词原文及其难点的解释,向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知识。汇评部分涵盖20世纪的诸家评论,将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评论收集在一起,便于读者参考和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