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城是一个镇子,镇子是一个江湖。江湖上总是人物飘动,险事暗生。作品写了昆城的人与事,时间跨度数十年,其中既有不一样的爱恨和生死,也有背尸工、酒徒、失独老人等奇异人物,但更多的是呈现人们平常生活中的独特内心。一个江南小镇,演出着众生世相。 《昆城记(钟求是自选集)》辑录了作家钟求是的十一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抢先发售于《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物。
《笠翁传奇十种校注(上下)》对研究戏剧史以及今日戏剧的发展均有借鉴作用。李渔为清代戏剧家与戏曲评论家,是一个戏剧全才,且是一个精通戏剧艺术各个组成部分的戏剧实践家。他所著传奇(即剧本)十种,多写才子佳人的故事,虽有很重的市井趣味,但也善于描绘常人的生活欲望。且剧作富有才情和机智,具有良好的演出效果。 此次整理李渔的《笠翁十种曲》,是以康熙翼圣堂原刻本为底本,以康熙世德堂、冀圣堂两个本子为参校本进行校勘,并对原本中的生僻字词及戏曲专业用语进行了详细注释。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内容包括三部分:曹雪芹小说正文、脂砚斋评语以及周汝昌的批点。周汝昌表示,“校订包括了石头记小说正文与脂砚斋评语两部分,批点则是我个人的尝试撰作。本书将正文、脂评与拙批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供读者读赏玩索。这部三新本是我经历60年努力的心力结晶,但并不等于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只是表明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报告和虔诚的献礼。” 与现在通称“红楼梦”不同,周汝昌的这本《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刻意将曹雪芹的这部作品称为《石头记》,责编刘文莉接受采访时表示,“曹雪芹成书后曾起过很多个名字,如《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等,但最后曹雪芹定的名字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书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通本《红楼梦》发端
《山右丛书?初编》是1934年由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一部汇集晋人学术著作的大型古籍丛书。山西大学、山西社科院等学术机构集中各方力量对其进行点校,并专门成立山右历史文化学院这一机构来统筹安排,耗时近5年。原书为套装,合计12册,为方便读者阅读,特推出单行本。 《南游记》(外三种):本书原为《山右丛书?初编》的第四册,由《南游记》《西北之文》《梅崖文钞》等四部分组成,是清代山西学者个人文集的汇总,多为个人诗文与描述仕宦经历的集子。
卞藏脂本红楼梦与庚辰本对照发现,它保留着脂本所独有的部分回前诗,保留着脂本所独有的少量回前评,保留着脂本所特有的一些批语及类似自白的文字。经冯其庸等专家从文字内容、纸张的材质及保存现状分析,本书应抄于清嘉庆前期。另外,此残抄本与其他脂本相比,在总目的文字、回目的抄写方式,以及正文的个别文字中,都具有自己的特异之处。此本虽然仅残存十回,但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近几十年来《红楼梦》资料的又一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