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词语通释编纂组编纂的《全唐诗词语通释 (共6册)(精)》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和五代顺 序选例,收录《全唐诗》和《外编》及新近发现材料 中所收2200多位作者近5万首之多的唐诗词目。同一 词语词面之不同义项,尽量从细析出,并广采书证, 证实义项。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援引例证以证明义项。 总之,本书就是将唐诗中有关的词语、成语、典故、 俗语、熟语、职官、文物典章及难度较大的人名、地 名等,加以解释。书后附录笔画检索和四角号码检索 等。 《通释》穷尽式地搜集《全唐诗》的词目,吸取学术界的*成果,对《全唐诗》词目作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其学术价值和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收词全。如上述所言,举凡唐诗中的词语、成语、典故、俗语、熟语、职官、文物典章及难度较大的人名、地名等,均广采博收。第二,发明多。
《百花诗笺谱》为清末天津文美斋刊印,张兆祥绘,计100幅。刊行后风靡全国,为我国古笺谱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以线装古籍本四色刊印,*程度复制原作的艺术气质。《百花诗笺谱》为清末天津文美斋刊印,张兆祥绘,计100幅。刊行后风靡全国,为我国古笺谱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以线装古籍本四色刊印,*程度复制原作的艺术气质。
本书精选了从先秦到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是中国古代名家名篇的合集。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张养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其出处大节、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所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张养浩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也是比较高的。他少年时即有能诗之名,在他青年时代任掾吏期间,得以有机会向姚燧求教。姚燧是元代前期文坛的领袖人物,其散文创作师法韩愈,上追秦汉,以奇崛古奥来矫正宋末平直萎弱的文风。 张养浩的散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与姚燧一样,擅长撰写碑志,这类文章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传记、序、记之类作品,文学性极强。 张养浩传世的著作版本众多。这次点校,以元刻本《张文忠公文集》为底本,以文渊合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简称“四库本”),周永年、毛堃校刻《归田类稿》(简称“毛刻本”)为校本。其中《三事忠告》据四部丛刊所收钱谦益藏本及四库本校勘。
《唐诗三百首》由蘅塘退士所著,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唐代是古代诗歌创作极其灿烂辉煌的时代,有唐一代近三百年,涌现的诗人有两千多家,流传下来的诗作近五万首,唐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唐诗的形式丰富多采,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说,而且大大拓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五言、七言古诗之体,而且开拓了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基本上形成了包括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在内的六种诗歌形式,把我国古典诗歌音律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提升了的高度。
胡祗通,字绍闻,号紫山,谧文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蒙元初期之能臣、文士,《元史》有传。着有《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集》六十七卷。前两种已佚,而现存《紫山大全集》实非全帙。 胡祗通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方面是颇有成就的。作为散曲名家,其散曲风格曾被明初朱权评为“秋潭孤月”。作为“元代戏剧学人”,其被纪昀斥为“蝶狎倡优之语”的《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恰恰是现存元初戏曲批评的珍贵文献,多亏四库馆臣手下留情,才得以保留至今。其书法也“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与王磐同为蒙元初期北方书法家的佼佼者。 至于《紫山大全集》中的诗文作品,其风格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质实畅达,虽不是特别出众,却有自身特色。目前,对《紫山大全集》的文学成就还缺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