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的科学家。他留下的《梦溪笔谈》一书,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经常为各门学科的专家所引用。这部书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杰出的著作。 沈括一生著述四十上种以上,现存最负盛名的著述是《林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梦溪忘怀录》、《良方》等,其中《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稽考、订正了大量的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资料,都成了后来文史研究的可信依据,更为人瞩目的是其中体现的众多惊人的科学技术记述和创见。 这三种著作凡条目六百零九条,其中科技条目约二百五十五条,约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二,涉及自然观、乐律、数学、物理学
这套本来是以“文史知识丛书”的名义出版的,现在改成“文史知识文库”“丛书”改成“文库”,目的是使之套书容量大一些。把这套书编得更充实、更丰富、不权容纲《文史知识》已经刊发过的较好的内容,还要容纳《文史知识》未能刊发的好内容,我们的计划是深入浅地、重点而又系统地介绍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丰硕成果。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革命讯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国人民重振雄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酝酿着新的崛起,新的振兴。
《水浒传》以北宋宋江起义为主线,塑造了宋江等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生动各异的形象。《水浒传》故事情节动人,战争场面宏大,人物刻画细腻,不仅在中国流传甚广,还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从内容上来讲,绝大部分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度和成绩,这些散文精品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千百年来沉淀下来之作,历经了时间的考验,依然是文学星空中那些最耀眼的星星。从文章体裁风格上来讲,它摒弃了前代古文家非古文不收的偏见,注意文章的多样性,兼收并蓄,不但收录历来的古文精品,而且收录一些的骈文、韵文,比如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翌檄》,王勃的《滕王阁序》。另外,它也收录一些碑帖序铭、山水游记、杂文小品等,这就使选本体裁丰富,基本上全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散文博大精深的风貌。从编排体例来讲,《古文观止》打破了之前选本以类相从的惯例,按时间顺序编排,同一作者不同体裁的文章排列在一起,这样不仅纲目清晰,便于查找,而且基本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
本书故事时间,从王阳明出生的明成化六年(1472)至章学诚去世的1801年,凡二百余年,跨越明中叶-晚明、清初-清中叶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历史时期。本书选择了王阳明、黄宗羲、张苍水、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物为个案,试图从时代和个人生活的铺陈中,呈现出16至18世纪江南文人思想、学术的嬗变轨迹和各自的精神肖像。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代代江南文人之间精神与思想的传承,也会看到他们或以身殉道,或在书籍与学术中销磨终生,或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中寄情于感官世界的声色,或在人生的中途低徊于内心世界的成长与衰败,无一不在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与纠缠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陶渊明是南朝宋初期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本书收入陶渊明诗五十多首、问赋三篇,均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写作时间先后排列,逐一加以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期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士人精神等影响巨大,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并远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