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论丛》收录了近二十年了来赵先生古典文献的论文32篇,其中最引学界关注的是关于宋前戏剧,关于敦煌文学文献和有关出土简帛的系列论文。其中《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对西汉时期的歌舞剧〈公莫舞〉的情节、角色、唱词、表演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定全篇是代言体的三场歌舞剧脚本《唐代的一个俳优戏脚本》则对敦煌石室发现的《茶酒论》进行了考述,论定它是曾经付诸演出实践的俳优戏脚本。为了搜集宋代以前戏剧史的资料,赵先生在诸家之后对《敦煌变文集》进行校理。本书收录的五篇论文在当年发表后就受到了敦煌学家的好评,“见人所失查,发人所未悟,使不可卒读之篇句,得以文从字顺”。
《国学传世经典:世说新语(典藏版)》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国学传世经典:世说新语(典藏版)》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涉及到数以百计的碑帖和书法著作,以及数以百计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既是一部书法史,又是一部书法研究史。
本书收录了诗人屈原、宋玉的光辉诗篇,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九辩》、《招魂》,配有清代萧云从、门应兆及元代张渥等杰出画家的精彩插图一百六十余幅,每篇作品由当代楚辞研究专家吴广平先生作了精细的校勘注释与新意叠出的文化人类学阐释。全书布局爽朗、图版清晰、诗画一体,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是文学、美术工作者及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巨著。诗、骚并举,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形态各异,相辅相成的“诗学原始”。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就是要从源头上了解中同人的审美精神形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源远流长、深厚博大的
《水浒传》以北宋宋江起义为主线,塑造了宋江等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生动各异的形象。《水浒传》故事情节动人,战争场面宏大,人物刻画细腻,不仅在中国流传甚广,还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字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本书是对《文心雕龙》全面解读的经典版本。图文并茂,生动精彩;拼音标注,阅读流畅;译文详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将写作的经典要旨一一阐明。编者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兼采各家,在现代读者能理解
在明末清初的时事小说中,艺术水平提高、代表性的首推《梼杌闲评》. 《梼杌闲评》又名《明珠像》,主要描写的是明代宦官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篡权乱国的历史故事。 “梼杌”一词的本意,一是指传说中的凶兽,一是指传说中的恶人。《梼杌闲评》中的魏忠贤就是一个合无赖、恶棍、流氓为一体的凶兽恶人。他奸诈、狠毒、贪婪、。他由一个目不识丁的阉宦,一跃而为大权独揽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结党营私,陷害异己,欺上瞒下,控制朝政。 对于这样一丰大奸在恶之徒,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并没有脸谱化、公式化,而是注意在事件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来写其性格的特点和变化;同时,作者又进行了合理的虚构和艺术创造,把魏忠贤的形象描写得十分真实和成功。 晚清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钟麟先生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
《家藏四库系列:元曲三百首(插图本)》有近二百幅清晰优美的古代版画,曲情、曲意与版画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此书设计了极丰富的辅助性栏目,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元曲的精髓,体悟其内涵。读解心得,紧扣今人面临的心灵困惑,用独特的视角以及今人的标准,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这部文学名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誉为中国古典名著,在中国家喻户晓。
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在一段时间内虽不为人们所看重,然它与诗、文、词、曲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书由于是选本,字数又有限制,所以我们在注意了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同时,便尽可能选取那些短小精粹的作品,大赋仅选了不多的几篇。而且,为了让读者能够了解中国赋的概况和发展脉络,对于不同时代、不同体式的作品,也尽可能地顾及到。当然,为了避免与其他选本重复,我们也有意地调整了一些篇目。“注”部分,尽量做到简明、准确,不枝不蔓;而“评”的部分,则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随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总之,我们的目的是想为读者提供一种比较理想的可读性较强的读本。
百年以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因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的不同,相隔有如于壤,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他教子确实取得了成功。本书初版于一九八六年,原收曾氏教子书一百四十篇今重加增订,加到一百五十九篇,确实以称为前人教子很成功的记录。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王阳明家规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家中子侄的谆谆教诲,充分展现了“良知教育”这一家规核心。
《世说新语》所载人物和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要读通读懂《世说新语》,则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和常识,对魏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品评,否则在理解上就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本书节选了《世说新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曾国藩与弟书,二百九十二篇(加上节要附录的为四百八十四篇),其主要内容是交流政治、军事、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经验,是一个政治人物的私房话。书中充分谈到了政治的权术和谋略,可以与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相比,称之为中国古时的《将相篇》。 本书共收书信四百八十四篇(列题者二百九十二篇,附录者一百九十二篇)。这些书信和《教子书》一样,都是曾国藩家书的选本而非全本。曾氏的家书很多,研究历史的人应该都看,普通读者却无此必要。有的信内容重要,或文字有趣,但也可适当删节,以节约篇幅。一九四九年以前通行的曾氏家书,也都是这样做的。但通行本所根据的原刻本出于当时政治或社会原因,以及为尊亲讳的原因,而有意不收的信件,本书则特别注意编入,而且尽量不加删节。好在现在全集本家书和旧时通行本都已出版,
自1987年以来,作者曾为几届研究生讲授诗词格律,教学效果很好,凡认真学习的学生是可以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的。作者深知学习诗词格律的难点所在,将要领概括为: 一 辨识字声平仄和区分韵部必须以《广韵》音系的《礼部韵律》(平水韵)为准。 二 学习诗词格律先从五言律诗入手。 三 五言律诗的关键是辨别仄起和平起两式。 关于以上三点,作者以较科学的方法总结了经验,使它们浅易简明,只要做完规定的练习题既可掌握。凡是治学,入门最难,而途径与方法至关重要。作者讲诗词格律,旨在引导入门即止,若要深研诗词创作艺术,则非此教程的任务了。
本书是我国语文学目前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对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来说,是不必可少的重要资料。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性格淳朴诚信,博览群书。从古至今,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们既推崇这部经典,也敬重许慎的为人,均尊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宋词经典》共收两宋100家词人的320首词作,与浩如烟海的全宋词相比,只是以蠡测海。我们的编选原则,一是尽可能兼顾到在不同阶段对词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流派和代表性词人;二是既把握住大家,也不偏废有佳构的小家,力求历代传诵的名篇不致遗漏。尽管整个宋代词坛的创作岁月难以在《宋词经典》中全面体现,但读者至少可从一斑窥全貌,在欣赏名篇佳作的同时,对宋词演进的大体走向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凯特·迪卡米洛作品典藏:傻狗温迪克》是作者初试小说形态的成功之作,有如精工雕就。每个章节的起承转合就像短篇小说般具备独立的结构,但合成一个故事之后又积聚成更大的力量。甜美和酸楚交织的情节具有强烈的吸经力。故事真实而贴近生活,刻画细腻,情节动人,是一本值得重读许多遍的小说。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的生活故事,女孩欧宝在新家附近的超级市场中认领了闯下大祸的傻狗温迪克。这只狗既不漂亮也不勇敢,灵性不高又害怕寂寞,但与众不同的是它会咧着嘴笑。欧宝正是因为有了这只会笑的狗,才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开始试着去接触早已离家出走的妈妈,并开始在新的环境中结交朋友。
《唐诗三百首》自编成以来,屡刻每有增补,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此次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刊印的光绪间日本四藤吟社刊本为底本,进行了重新注释整理。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参校相关的总集、别集,改正了原刻的错讹并删落蘅塘退士的批注和陈婉俊的补注。 二、在每种诗体前都向读者介绍了此类诗体的基本情况,如大致发展衍变,写作要求、风格特点等,使读者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时获得简明的理论指点。 三、借鉴研究成果写作诗人小传,除介绍诗人生卒、籍贯、仕履、作品存佚外,主要描述其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以期利于读者全面把握诗人的艺术成就。 四、在每首诗的个注释里进行解题,即大致提示诗歌内容或主旨,甚至只是点明诗歌题材类别或创作背景,尽量不对诗
词是一种和音乐有密切联系的文学形式,最初称为曲子词。在词的创始时期,是用来配合乐曲演唱的,先有乐曲,然后根据乐曲的长短、节奏,填上词句,所以写叫“倚声填词,”也就是依照曲谱填写歌词的意思,词就是曲子词的简称。 词起到唐代,盛于宋代。它上承唐诗,下启元曲,是我国诗歌主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格律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到南宋时期,才逐渐与音乐脱离,不再用来歌唱,成为一种独立的具有特殊形式的文学体载。 本书是一部知识性作品。除了词的写作和欣赏方面的知识不属本书讨论范围,没有涉及,其余有关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本书里几乎都谈到了。其中还以较多的篇幅介绍词的格律。由于词律和诗律有密切关系,所以附带也扼要地介绍了诗的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