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包含20篇,总计约500章。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注译》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总编纂之一孙钦善先生所著,在历代《论语》研究的基础上,集合其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方面,涵盖字词的语文解读、名物典制等内容考实以及义理辨析三个层次,同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法,求得三个层次的准确解释,阐明孔子的思想及有关文本的原意,一本书还原《论语》的真义。
邓艾民校注的《传习录注疏》首先将《传习录》所涉及的引语和背景知识简明切要地一一注出,为读者扫清了阅读的文字和知识障碍。第二,本书的优选特色在于将《传习录》与《王阳明全集》对照,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在义理上可以互相印证的条目作了贯通的考辨,从整体上把握王阳明的思想;并进一步将视野扩展到阳明后学,通过对王门弟子的著作及其思想的解读,“立体”地展示了阳明学的展开进程——为想深入理解和体会阳明心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拾级而卜的阶梯。
云告校注的《琅嬛文集/明清小品》一书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张岱所著,与《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并为绝代文学名著。《琅嬛文集》一书是小品文集,分为六卷,文集包含序、记、启、疏、檄、传、墓志铭、祭文、杂著等多种文体。
《菜根谭》由[明]洪应明著
调鼎集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据手抄本整理出版。该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本书是原著的注译本,主要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延伸阅读、名家杂谈等几个版块,完美重现中国古代珍馐美味及烹制法则,直观解读物性为上、适口为珍的饮食艺术。
中国古代的巴蜀神话,拥有着奇诡的想像和多样化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神话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扬雄、李白、杜甫、苏轼等,其作品无一不受巴蜀神话的影响。《巴蜀神话文献辑纂》为学术性的资料长编。所辑资料为经、史、子、集、丛及四川各地方志中的古代文献摘录,编辑体例上将其按时代先后和类别分类排列,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巴蜀神话研究的文献资料。这项工作也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没有做过,为巴蜀神话研究的基础文献。
本书首先分析古文词语的古义、今义差别,进而论说以“因声求气”的方法熟读古文,通过比较古文名家的风格、流派,探讨古文的艺术性及鉴赏相关问题,以达到帮助读者学习古文进而提高古文鉴赏能力的目的。
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中国文学中,《世说新语》无疑是古典精粹,其所蕴含的各类信息是了解魏晋生活日常与文化的重要线索。本书以《世说新语》为底本,从长物、饮食、民俗、礼仪、服饰、军政、官场等十个方面,展现魏晋时期的衣食住行、思想风尚、民俗生活、社会文化和政治景观,还原出一幅完整的魏晋社会生活图景,表现出魏晋时代的风华与气象,不失为一部“魏晋生活小百科”。
《左传微》由吴闿生著
中國古代小說的概念非常寬泛,内涵很廣,類别很多,又是随着歷史的發展而不斷演化的。古代小說的界限和分類,在目錄學上是一個有待研究討論的問題。古人所謂的小說家言,如《四庫全書》所列小說家雜事之屬的作品,今人多視為偏重史料性的筆記,我們已擇要编人《歷代史料筆記叢刊》,陸續出版。現將偏重文學性的作品,另编為《古體小說叢刊》,分批付印,以供文史研究者參考。所謂古體小說,相當於古代的文言小說。為了便於對舉,參照古代詩體的發展,把文言小說稱為古體,把「五四」之前的白話小說稱為近體,這是一種粗略概括的分法。本叢刊選收歷代比較重要或比較罕見的作品,採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標點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本則優先錄用。個别已經散佚的書,也擇要作新的輯本。古體小說的情況各不相同,整理的方法也因書而異,
《版籍丛录》是孙壮在版刻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此著体例系以抄纂排比文献资料为主,并标注出处;间下按语,并以“杂录”别之。本书今由叶新等整理出版,并附孙壮《永乐大典考》、黄节《版籍考》、毛锐子《孙伯恒传》,以及张元济《挽孙伯恒》组诗于后。
本书收集了现存曹端的所有学术论著、文集和明清以来有关研究资料。曹端生活在明朝初期,曾任山西霍州、蒲州学正二十余年,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明史》本传称“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其学术务求躬行实践,以静存为要,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点和无神论倾向。其理学思想,继承了宋代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的理论,并有所发展,尤其推崇朱熹。文章中还收集了曹端对家庭、教育子女方面的论述和古代著名格言,体现了曹端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正统道德观念。研究资料中有传记、年谱及序跋等,是研究曹端思想比较适用的一部书。
朝鲜半岛产生过大量的汉诗作品,汉诗名家辈出。《朝鲜汉诗选》编选朝鲜半岛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和汉诗作品千余首,按时间次序编排,并撰诗人小传以便读诗解诗。本书所选汉诗遍及各个历史时期,诗人的身份各式各样,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也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是一本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的汉诗选本。
本书是《广东文丛》的一种,收录广东潮汕地区专享文状元林大钦的诗文,并由整理者进行点校、注释、补遗。该书采用光绪十年重刻的《东莆先生文集》为底本,包括第一卷试策、第二卷论表判策、第三卷杂著、第四卷书札、第五卷诗,另有附录一诗文补遗、附录二制义、附录三序跋、附录四专记资料等,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林大钦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和诗格创作情况的别集。
《千家诗》是我国古代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传世版本较多。本书为南宋文人谢枋得选注的七言绝句、律诗二卷本,所选的诗歌大多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作为流传甚广的启蒙通俗读物,《千家诗》荟萃了唐宋时期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也多样,包含了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这些诗歌较为真切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八百年来,经过历代传递性的诵读,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影响极其深远。 本书收录了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朱丝栏钞彩绘《明解增和千家诗注》零本各一卷,首次合璧出版。此书彩绘精妙,画幅以天然矿物质颜料绘制,色彩鲜艳,精美绝伦,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构图秉诗意而表现,独具匠心,使读者可以借图解诗。所绘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背景衬托自然流畅,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