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包含20篇,总计约500章。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注译》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总编纂之一孙钦善先生所著,在历代《论语》研究的基础上,集合其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方面,涵盖字词的语文解读、名物典制等内容考实以及义理辨析三个层次,同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法,求得三个层次的准确解释,阐明孔子的思想及有关文本的原意,一本书还原《论语》的真义。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
邓艾民校注的《传习录注疏》首先将《传习录》所涉及的引语和背景知识简明切要地一一注出,为读者扫清了阅读的文字和知识障碍。第二,本书的优选特色在于将《传习录》与《王阳明全集》对照,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在义理上可以互相印证的条目作了贯通的考辨,从整体上把握王阳明的思想;并进一步将视野扩展到阳明后学,通过对王门弟子的著作及其思想的解读,“立体”地展示了阳明学的展开进程——为想深入理解和体会阳明心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拾级而卜的阶梯。
调鼎集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据手抄本整理出版。该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本书是原著的注译本,主要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延伸阅读、名家杂谈等几个版块,完美重现中国古代珍馐美味及烹制法则,直观解读物性为上、适口为珍的饮食艺术。
《山东海洋文化古籍选编》是对于明清时代四部山东海洋文化古籍的整理与编校,古籍内容涉及明清时代山东的海洋崇拜、海洋地理、海洋诗文、海洋防守、海洋鱼盐等诸多方面。本书对古籍的标点、文字的校勘、文章的分段、目录的整理、版本的说明和作者的简介等进行了整理。第一部是明代嘉靖年间大学士毛纪编写的与海洋崇拜与祭祀有关的《海庙集》。《海庙集》一书将明代嘉靖以前有关东海神庙的圣旨、祭文、碑记、诗文尽收于一书之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第二部是清代康熙年间青岛本地文人纪润(今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人)所撰写的崂山游记《崂山纪略》。此外,收录了清代乾隆年间所编纂的《山东海疆图记》、民国平度文彦王崧翰所撰写的《胶东赋》。
中国文学中,《世说新语》无疑是古典精粹,其所蕴含的各类信息是了解魏晋生活日常与文化的重要线索。本书以《世说新语》为底本,从长物、饮食、民俗、礼仪、服饰、军政、官场等十个方面,展现魏晋时期的衣食住行、思想风尚、民俗生活、社会文化和政治景观,还原出一幅完整的魏晋社会生活图景,表现出魏晋时代的风华与气象,不失为一部“魏晋生活小百科”。
《左传微》由吴闿生著
《版籍丛录》是孙壮在版刻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此著体例系以抄纂排比文献资料为主,并标注出处;间下按语,并以“杂录”别之。本书今由叶新等整理出版,并附孙壮《永乐大典考》、黄节《版籍考》、毛锐子《孙伯恒传》,以及张元济《挽孙伯恒》组诗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