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 道 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 德 开头,称为《德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正如鲁迅说: 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老子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经由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历时一年多的核对、编校,力争为读者奉上这部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便于 直读 ,读者可在一遍遍 不求甚解 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注释和通解部分,不仅吸纳诸多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援引了与老子生活年代接近的孔子、庄子、韩非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是战国中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哲学散文集。庄子在书中秉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通过二百多个寓言故事,用奇幻玄妙、汪洋辟阖之语,展示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世界观,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的相对认识论,以及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的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世俗束缚,追求无限的精神自由,实现自然、自在、自由、自我之法 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庄子》版本和注本众多,清人王先谦所注《庄子集解》校勘精审,故本书原文以诸子集成本《庄子集解》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另外,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对蕴含庄子思想精华的内篇做全文收录,对外篇和杂篇则选其精者,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
《儒林外史》塑造了三百多个可敬、可爱、可怜、可憎、可恶的人物,既有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也有官僚、选家、僧道、才女、侠客 各色人等在小说中进出往返,连环套接,从而构成了一人一传、前人引出后人的连轴大戏。不仅传神刻画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精准摹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世态人情,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士文化及社会风俗的活字典。 本版《儒林外史》以清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完整收录五十六回全文;再由国学大师陈书良先生亲自主持的若水古社进行专业考校,并对各类官职典章、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做精准注释,形质兼美,可读宜藏。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战国策》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可谓一书在手,终身受益。 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从原文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章中精选了二百三十二章。这些篇章或是记录了对历史进程
《鬼谷子》相传为战国著名思想家、谋略家鬼谷子所著,现存内篇十二篇、外篇三篇。内篇侧重于权谋策略、言谈辩论技巧,外篇主要讲养精蓄锐之道。本书选取钱本系统的清嘉庆十年(1805)江都秦氏石研刻本为底本,分上中下三卷,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精编精校,择善而从。 《鬼谷子》因成书年代久远,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语言运用,对当代人来说皆颇为陌生,故本书每篇均有导读,且对原文字词做了详细注释,生僻字做了注音,并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同时,为让读者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本书不仅提炼重要论点作为章节标题,还特别增加 历史再现 版块,向读者展示鬼谷子的游说技巧、权谋策略是如何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得以巧妙运用的。
《山海经》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被誉为 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它主要是以历史地理信息为基础,以自然物产、人文万象为延伸的上古中国人眼中的整个世界。其中《山经》主要记录了上古山脉所在、水源所出以及各地草木、鸟兽鳞甲、矿产的分布情况,《海经》、《大荒经》及《海内经》 多记海内外奇人怪物, 并涉及一些种族、部落的地域和来源。此外,《山海经》还是一部上古神话总集,今人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人物与故事均出自此,不啻一本中国人的创世之书。 本版《山海经》以哈佛大学图书馆珍藏的明万历时期刊刻的十八卷本《山海经》(郭璞注,蒋应镐、武临父绘)为底本,并参校其他权威版本,再经若水古社长期编校打磨,专精谨严,原貌尽现。 为
《孟子》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门系统讲述如何成为 大丈夫 的书,蕴藏着中国人的取舍之道、浩然之气和进退自如的大智慧,可谓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启蒙书。 本书原文以1935年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收录的清人焦循所著《孟子正义》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从。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原文与译文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且原文提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文史知识均有详尽注释,生僻字和多音字均有注音。一卷在手,轻松收获抽丝剥茧的古文阅读轻快感。书中更附有多幅高清传世名画,既有记载孟子生平的人物故事画,也有孟子崇尚的上古先贤及孔门弟子人物事迹图,直观感受上古圣人与及儒家先贤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人格精神。
《寒山子诗集》,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采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四部丛刊》影印时所据《寒山子诗集》为周叔弢影宋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是书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山海经》《黄帝内经》并称上古三大奇书。作为一本古人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的占卜之书,其占卜之术虽不足为训,但先民对卦象、爻位的解释以及孔子所著《易传》,却蕴藏着朴素的宇宙衍化法则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正所谓 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 ,现代人如能读懂《周易》这本认知世界的 答案之书 ,掌握事物的变化之道,必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未来、把握人生。 本书原文以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刻本《易经集注》为底本,精编精校,再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精译白话文,方便读者快速明了《周易》本义,掌握精髓,是了解、研习《周易》不可多得的无障碍读本。 插图内容丰富,包含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民间占卜用具,记载《周易》的战国竹简、汉代帛书、明代纸书,以及带有易学
《智囊》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除 三言 之外的又一力作。它以笔记体小说形式收录从先秦到明代经史百家、稗官野史、民间传说中以智取胜的一千余则小故事,分十部二十八小类,辅以作者金句点评,在明末一经出版便风靡一时。于现代人而言,读此书如入智慧宫,不仅可以深度浸染中国传统文化,更可以通过小故事感悟大智慧。 底本可靠。在流传版本中,以郑振铎所藏明末还读斋刻《智囊全集》文字最精,故本版《智囊》以此为底本,同时参校明刻本《智囊》、明天禄阁《智囊补》等其他较好版本。 白话精选。本版《智囊》精选近三百则富有智慧、哲理的小故事,其中既有帝王将相经邦治国的智慧,也有市井小民趋福避祸的巧思,奇谋妙计、处世精华几乎尽数囊括。经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长达两年精心校译、反复打磨,终于呈现出本版通俗易懂、流畅好
本书从曾国藩授翰林院检讨(1840)到去世前一年(1871)所写1000多封家书中精选506封,分为《禀祖父母》《禀父母》《禀叔父母》《致诸弟》和《与二子书》五部分,展示了曾国藩在修身、处世、齐家、治学、交友、教子、识人、用人等方方面面的实战经验与心得体会,可谓 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 , 出之有本,言必由衷,如揭肺腑以相告语 ,是现代人教育子女、建设家风、读书治学、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绝佳指南。 本书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印行的仿古字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对有据可查的疏漏错误进行了校勘订正,对不可考据的疑问则遵照原文收录,原书中的夹注、旁注也予以保留,并采用中国传统的 子注合本 方式,注文以小字形式紧随原文,这样既方便阅读,又不至于打断文气。此外,从方便读者角度出发,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典
《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评论集。他从叔本华、尼采、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中汲取精华,首创 境界 说,并以此为标准,把晚唐五代以来几十位词人所作百余首绝美之词拢于一书,一一点评,水准之高 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他让中国人次真正意识到中国诗词之美的秘密:形式 简 ,性情 真 ,格局 大 ,境界 高 。而其所提 三重境界 ,更说透人生真谛,如雨润万物般启迪后人。 本书收录的《人间词话》分上下卷,卷上64则,卷下 47 则,以 周作人四大弟子 之一沈启无于1933年编订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为底本,同时参校1926年朴社本《人间词话》(俞平伯作序、标点)。王国维在文中所提名家词作,均完整附于文后,供读者品鉴、回味。 王国维解词精妙,作词亦是不凡,著有《人间词》一书。本书从中精选115首词作附于书后,读者可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堪称中国古代谋略学 双壁 ,前者主要讲制胜之 道 ,后者更侧重取胜之 术 ,二者互为印证、互为依托,故经常被相提并论。 《孙子兵法》注本众多,清人孙星衍校订考辨的《孙子十家注》是近世流传广、影响,且为大家推崇的读本,故本书以天津图书馆藏嘉庆二年(1797)孙星衍校订本为底本,又参考其他版本,择善而从。《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末清初,编者难以考证,本书以现有的通行本为底本,辅以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的梳理审校,令其原貌尽现。 原文与译文采用双栏文白对照形式,译文不夸张、不曲解、不啰嗦,生僻字一一注音,495处难点精准注释。精选80个真实历史案例,并对其中148处文史知识进行解读,有考有解,故事性强,便于读者轻松收获文史知识。精选27幅彩插。既有反映古代战斗场景的传世名画与木版年画
《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衒之撰。采用*古*善的明嘉靖间如隐堂刊本为底本。中国*部专门记载佛寺的志书。 伽蓝 是梵语音译,意为佛寺。北魏自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时笃崇佛法,佛教大兴,刹庙甲于天下。及永熙之乱,城郭崩毁,诸寺尽废。东魏武定五年(547),抚军司马杨衒之因行役重览洛阳,感念庙塔丘墟,盛衰兴废之变,抚今思昔,恐后世无传,故追寻故迹, 摭拾旧闻,撰《洛阳伽蓝记》。全书五卷,参照洛阳城的方位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为一卷,描绘了洛阳城及城郊寺观庙塔,载述历史事件,展现了地理沿革、政治变迁、风俗民情等内容。语言骈散结合,秾丽秀逸,优美生动,被誉称南北朝骈体文范本。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之一,文约义丰,包容广阔,蕴涵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来传习不绝,也能引起当代广大读者探究的兴味。 本版本《周易》为今人译本,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解说。因理解不同,故解读存在差异,望读者阅读之时,能全方位地了解《周易》,形成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