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历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书中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其作章句集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 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 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纂辑,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感情、个性、处世、境界、品味、法度等话题入手,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多做善事;或描述隐居生活,赞美田园生涯,宣扬朴素为美;或状物写景,以景悟情,回归自然;或称誉豪士,召唤英雄,使人意气风发;或以自身的体验和认知,陈述做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全书文字整饬优美,言简旨远,深具哲人式的冷隽智慧。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了凡本名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此书分为四个部分,原名《训子文》,后为了启迪世人,遂改今名。这本书强调种德立命、修身治世,阐明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以期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所作。全书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分为上、下两卷,共360条。每条均由排比或对仗的短句组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既便于理解,又易于诵读。书中的处事警句来源丰富,既有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又有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典名句、俗语谚语中演化而来的精彩文句,辞藻秀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全书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把修身养性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原则,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个人修身齐家,人们都能于此书中有所获益。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早的典籍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认为此书终定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医家传承增补而来。从结构上看,《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内经》的学术理论体系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此前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医药,甚至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的成就皆在该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本书邀请专业研究者对其进行翻译、注释,极便读者阅读。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 道德 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 内圣外王 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它是中国历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约请业内专家对其进行注释、翻译、导读。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有助于非专业水平的读者阅读理解原著。。
《围炉夜话》是一本通俗格言集,该书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是明清时期众多格言体撰述中的一种,也是一部劝世之作。其所撰的《围炉夜话》,分为184则,以 安身立业 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揭示了 立德、立功、立言 皆以 立业 为本的深刻道理。书中隽语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紧密相联,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深刻人生哲理,让读者于轻松阅读中领略其深意。该书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 处世三大奇书 。
楚辞 又称 楚词 ,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 承袭屈赋 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精心校对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孙子兵法》又称 《孙子》十三篇 、《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由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作,全书共十三篇,充分表现了兵家的哲学,原文共六千字左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书从篇幅浩大的《资治通鉴》中选取若干集中描述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的篇章,通过简明的体例和精练的注译,让读者能够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概貌,对古代历史产生深刻的认识。
本书由《庄子解故》一卷、《齐物论释》一卷、《齐物论释定本》一卷组成。《庄子解故》为以传统小学考据方法发正《庄子》疑义之作,摘录《庄子》字句凡二百四十八条,或补前人之阙,或正前人之误,皆有所得,不为空谈。《齐物论释》据《齐物论》章句次第,分为七章,予以疏证。全文旨在以唯识思想与《齐物论》篇互证,形成独具特色的齐物哲学,否定外在之形名,从而真正倡导平等思想。《齐物论释定本》在《齐物论释》初本基础上增损而成,见其思想已有转益。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 (大事年表)、 八书 (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 、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一颗璀璨的巨星。其作者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短暂做过小吏,后隐居不仕,逍遥游历于自然山川,虽然生活贫困,但有着极高的精神境界,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巨人。《庄子》原本五十二篇,今仅剩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全书以内篇为核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商君书》是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的合编。《汉书 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书中叙述商鞅变法主张,提出信赏必罚的法治要求,主张从法律上保护土地私有权,而把政治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此外,对于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等,也有所论列。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汉代乐府民歌内容广泛,多数是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作品。从平民百姓的疾苦到富家贵族的豪奢,从爱情的浪漫到战争的酷烈,均包含其中,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录汉代乐府较为完备的总集,则是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另外《玉台新咏》《史记》《汉书》等古籍中也有收录。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的全面介绍茶的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陆羽二十一岁时决心写《茶经》,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三十二个州,后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开始对茶的研究著述,历时五年写成《茶经》初稿。以后五年又增补修订,这才正式定稿。前后总共历时二十六年,才终完成这世界上部研究茶的巨作《茶经》。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的叙述内容和具体详赡,远远超出了《春秋》,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的历史赖此留存。同时,《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善于叙事,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 诗三百 ,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 《雅》 《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本书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选录、注释、翻译和评析。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评析精准到位,画龙点睛,非常有助于非专业水平的读者阅读理解原著。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本次出版,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格言联璧》是清代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全书共十一类: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养生类、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该书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内容广博,语言精练,意蕴深厚,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对于青少年修身养性、处事做人、治家从政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读者也可从中可学到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翻译。
《周易》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是我国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被称为 群经之首 。由 经 传 两部分组成。 经 称《易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 传 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 十翼 ,又自成体系而为 易传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次出版,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五杂组》是谢肇制撰写的一部笔记类的著述。全书内容十分广博,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展开,凡十六卷。天部记历代天文、灾祥、时令、节气等故事;地部对历代地理形式势及帝王建都大势、山川河流、四夷交通,都有记载;人、物、事部为古今杂记,但尤其对本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记载为详。极有史料价值。谢生活在晚明时期,也同样为当时颓败的政治、社会现实所纠扰,细心的读者许能读出晚明实学思潮烙在本书上的些许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