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该碑分为二,刻于碑石阳面的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俗称《史晨前碑》;刻于碑石阴面的为《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俗称《史晨后碑》。东汉建宁二年(二八九)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前碑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该碑书法遒厚紧密,气韵高古,法度森然,为汉隶碑刻中的精品。 今据旧拓本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本书据清光绪十九年瓯雅堂刊本影印,清末陈虬所撰。全书共八卷,含经世博议四卷、救时要议、东游条议、治平三议、蜇庐文略各一卷。本书撰写于中发战争之后,当时战争的失败震惊了国人,大批主张改革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了自己的救国方案。陈虬亦“留心撰述,冀成一家之言”。他提出了效仿西方的议院制度,改革科举制度、效仿西学,重视新式工矿企业的发展、发展工商业,鼓励机器的发明创造,变革军事制度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改革措施。该书一出,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赞赏,梁启超把它列入《西学书目表》。
《续富国策》是延续西方经济学著作《富国策》而写,并根据当时的国情进行论述。书中包含四卷,农书——提出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业以及渔业等生产,矿书——提到要振兴矿产,并且针对货币铸造提出个人主张,工书——论述了机械生产的意义,希望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复苏的关键,商书——意在保护民族式商业,制定商律等。《续富国策》深度论证当时的环境,并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为后人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据清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印行本影印,晚清文学家吴汝纶撰。此书存四卷,另附深州风土记四篇,其中收录了大量序文、说、题、跋、书、表、寿序、祭文等,文章既得桐城派整饬雅洁之长,又不全落桐城窠臼,风格矜炼典雅,意厚气雄;作文擅长议论,逻辑严密,被时人誉为“,后无来者”的“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
戈公振著,据一九二七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前有戈公振《序》,正文包含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内容。戈公振给报纸下的定义:“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他还提出:“新闻当新鲜,有如蔬菜鱼肉不可陈腐。”揭示了各阶级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共同要求。
梁启超著,据1930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据1926年10月至1927年5月,梁启超在清华所讲集录而成。分绪论、总论、分论三部分,总论共分三章,分别为“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五种专史概论”;分论包含“人的专史”“事的专史”“文物的专史”。 以旧史学为基础,结合西方史学理论,偏重研究专史的做法,做传的具体方法,比起《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论问题更加微观、细致、具体,附加理论的完善升华,形成了梁氏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
《顾曲尘谈/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是近代曲学论著。共四章,分原曲、制曲、度曲、谈曲。章详细论述宫调、音韵、南曲作法、北曲作法。第二章论述作剧法(传奇杂剧)、清曲作法。第三章论述唱曲的规律。第四章杂论历代戏曲作家作品及其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