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结合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组织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汇集了全国21个省43家单位推选的近百部参赛作品,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共79件。2020年9月,获奖作品与珍贵古籍修复作品一同在“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中展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总结竞赛成果并延续展览效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特制作本书,以图录形式展出重大修复成果和古籍修复作品。同时,本书还用大量篇幅介绍古籍修复的原则、工具、设备、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读者关心的内容。实践作品与基础知识汇于一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可以说是一本古籍修复入门读物。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由祁小春著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精)》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书。碑文记录了回纥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北京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房山石经不仅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佛教历史与典籍的重要宝藏,而且也是开展佛教医药养生史料研究的珍贵文献。在1099部的石刻佛典中,有215部论述或涉及医药养生内容。这些宋代以前的佛教医药养生石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有些文献为其他版本的大藏经所未收录,如《佛说延年益寿经》,填补了佛教医药养生文献之空白。我们此次出版,除了提供房山石经之原始图版,还提供了断句释文。是一部资料翔实、使用方便的文献。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由祁小春著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精)》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百二汉镜斋为清代出版家程芝云的堂号,收藏有多种秘书抄本。后程芝云校据家藏善本,选四种世所未见的秘书刻印刊行,称“百二汉镜斋秘书四种”,因刻印优良,装帧精美,在清代出版史有重要影响。本次出版,由学者林三玄亲自据故宫藏初刻本校刊,宣纸线装,双色印刷,阅读收藏两宜。 本册为《滴天髓》。
《抱残守缺斋日记》收录清末有名学者、文学家、实业家刘鹗的存世日记三种,记录了刘鹗的日常起居、社会交游和思想观点,为读者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晚清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实景。
作者积三十余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多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通过丝丝入扣的解剖分析,告诉你古书的真伪如何鉴别,价值如何判定,艺术美感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实战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曾于2003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中文繁体字版由台北猫头鹰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重版。目前本书已脱销多年。 此次,作者耗时两年,精心修订,仅修订版前言就有一万多字。修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补充了十八年来作者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所收品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加实用;二是纠正了初版时的讹误;三是鉴于辨识字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