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清谈万选》是晚明书坊编辑的一部小说选本,刊刻于万历年间。晚明时期,江南出版业发达,作为商品的日常读物层出不穷,这些日常读物,既有日用类书,也有各类供人消遣的笔记、小说。为了盈利,一些书坊和书贾也深度参与到这类通俗读物的编写中去。《古今清谈万选》即是此例,编纂和刊刻的人是明代的南京周氏家族,是从事出版行业的世家。明代南京的周姓书坊共有十四家,周近泉大有堂即在其内。除《古今清谈万选》外,周氏大有堂还刊刻过《皇明宝训》等书。 《古今清谈万选》的内容主要为志怪或传奇小说,共收录有68篇,为了招徕顾客,还刻有版画,作为营销手段。内文有版画插图多幅,人物生动,刊刻精美,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后世的小说选编提供了范本,对《广艳异编》等小说的汇编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 汪穰卿遗著 》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 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 事件 的重要资料。
儒家经义,仅靠文字有时并不容易读懂,如《周易》之方位、《尚书》之《禹贡》九州、《毛诗》之十五国、《春秋》之地理、三《礼》之宫室名物,这些内容若借助图表,显然比单纯的经文要直观许多。南宋绍兴年间,杨甲撰《六经图》,为存世最早的系统性图说六经的著作,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六部经书绘制了三百余幅图表。明代人吴继仕在宋代杨甲《六经图》基础上加刊《仪礼图》而成《七经图》。全书共十六卷,分为:大易象数钩深图、尚书轨范撮要图、毛诗正变指南图、春秋笔削发微图、礼记制度示掌图、周礼文物大全图、仪礼会通图共七种,对经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图表形式呈现,对阅读经书、学习经学有很大的便利。此为明万历时期吴氏刊本,书中附有插图540多幅,版刻精美。该典籍是国学爱好者的
罗振玉撰集。据一九一六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影印。全书分三卷附补遗,卷首有罗振玉《古镜图录序》,卷末附《古镜图录补遗》。卷上上启汉之元兴,下迄明之洪武,得三十余品,其无年月者可据此参证而得其时代与其变化之迹;中卷以后则选文字刻镂精好者。共收铜镜拓片百余幅,所收铜镜亦不止罗氏一家,还有徐乃昌等收藏家的收藏。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是佛教大乘般若类的重要经典。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分。集的三十二体分别是玉筯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书、雕虫篆、科斗书、鸟篆、鹄头书、麟书、鸾凤书、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书、殳篆、金错书、刻符篆、钟鼎篆,每一体写《金刚经》一分,用楷书对照。在使用每一种篆体字前,都有一个简要说明。此经艺术性————大于科学性。此次出版,以明万历三十九年本为底本影印。
《李义山诗解》,收录李商隐律诗117首,疏解诗意,矜慎平稳,通达条贯,不事繁琐,先揭示全篇主旨,而后随文逐联解说,少有凿空乱道之弊,着重于“虚处活处发明作者之意”,明晰诗人用意和篇法句法所在,“若《锦瑟》《促漏》之为悼伤,《茂陵》之讽武宗,《楚辞》之悲涯餗,《碧城》三诗之刺明皇贵妃,读者向多疑义,然辞旨皆可寻绎,特为揭出,自信非穿凿傅会之比”。
《小窗幽记》是明末出现的一部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全书共十二卷,该书的纂辑者一般认为是明末陈继儒。但经过某些学者的考证,认为此书是清乾隆时期书商将明代陆绍衍的《醉古堂剑扫》改头换面而成,两书的分卷、卷名和内容基本相同。全书按照按照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分为十二卷,一千五百余则,每卷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事等,文字“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奇书。 此书底本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问心斋刊本。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百孝图说》图文并茂歌颂孝道,清俞葆真编辑,俞泰绘刊,据清同治十年(1871)河间俞氏刊本影印。卷前有瑞麟、孔昭浃、裘恺齐、朱世忠、俞泰、郑绩、俞恩益等人作序及作者自序,卷末有俞旭照作跋。《百孝图说》全书分为元、亨、利、贞四卷,共选上古至明代孝行卓著者百人百事,如虞舜帝象耕鸟耘、周文王寝门三朝、董永卖身葬父、吴猛暑不驱蚊、王祥剖冰求鲤、朱寿昌弃官寻母、木兰代父从军等,宣扬孝道,为清代劝孝类佳作。所选百人,各列有四言题名和小序,小序涵盖每人孝行传说、里居姓氏出处等。搜罗宏富,缕晰详明。卷前总目为每人题有五言诗句,一句总括其事实,共五十韵。全书一图一文,文字均为写刻,版画数量众多,构图精妙,线条流利,人物形态毕现,生动传神。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撰,本书所记皆太祖、太宗、真宗时廊庙旧闻,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 王曾是真宗朝咸平五年连中“三元”的状元,为宋代名臣,谙习宋朝掌故,《王文正公笔录》所言多确凿有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往往全采其文,是一种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
《盐铁论》是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所录“论文”的结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是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情况的珍贵资料。本书整理包括标点、校勘、注释、附录四部分,是研究《盐铁论》的基本参考书。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所著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清代胡鉴作注,全书共五卷。此书约成书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是一部理论性与系统性较强的诗话著作。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个部分,全书“论诗书大旨,取盛唐为宗”,提出了如“兴趣”“妙语”“别才别趣”“以禅喻诗”等许多创造性的诗论。底本为清光绪七年(1881)胡鉴所注的《沧浪诗话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