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言认为,在竹木上刻画,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摹刻,而是二次创作,是自己艺术情趣,胸襟人格对原作感悟的体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修整,根据自己的情趣来选择刀法进行创作。如他所刻的由黄胄绘作的《赶集归来》图,对人物面部刻的较实较细,喜悦的表情生动外溢,有一种少女牧民特有的健康之美。而对驴和牧羊犬的刻画则充分利用了红木的肌理,用劈刀法刻出几个大写意笔法的块面组合,深浅浓淡,浑厚豪放,表现出了它们的肌肉结构和活泼神态,使霍去病墓前石刻的雄浑刀法在红木上得以再现。其虚实相间,动静有序,工写结合,赏心悦目,似比黄胄的原作更具神韵。 徐秉言的红木浅刻,能运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水墨画中不同的笔意。譬如他在他的作品《听雨》中,荷叶用削刀法和细刀法刻出徐青藤的泼墨法笔意,既有水墨淋漓之
《简明竹谱》是根据清代成丰年间的木刻本《写竹简明法》整理出版的。作者蒋最峰为清代乾隆年间人,《写竹简明法》是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进奉所刻印,印数很少。嘉庆丙辰年春(公元一七九六年) 汉阳人叶志诜在琉璃厂火神庙书摊上购得此书,于六十年后,即咸丰六年一公元一八五六年一又重印此书,以为流传。此书共分上下两册,主要介绍竹子的基本画法,例举范图很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荣宝斋出版社曾出版了此书,为了便于读者的翻阅和学习,编辑时把上下两册合成一册出版,并在后部增添了范图二十四幅,基本以原貌示人。 现我社又重新编辑出版此书,对原书略作调整,并为技法文字部分作了断句,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学习,也希望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