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选材上起《左传》、《国语》,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能于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三百年来,它受到了读者的势烈欢迎,在一般群众中流传之广,成了初学文言文的课本;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很多学校用它作为国文教材。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处世哲学,以 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 为宗旨,总结了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至今其中有许多精辟的教育理论仍值得我们借鉴。全书共7卷,分20篇。本书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介绍本篇的思想内容;原文以王利器先生校注的《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 新编诸子集成 本,中华书局1993年版)为底本,并注意参考时贤的研究成果,重新加以点校,修正谬误;注释部分在参考前贤注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注者自己的见解;译文部分既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当下的阅读习惯,与时俱进修正了一些字词的用法规范,力求翻译精准、行文流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的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本书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对《论语》进行全面的解读。题解概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阅读要点;原文采用西汉安昌侯张禹的通行底本;注释博采众长,对作品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相关文化知识等进行必要的说明;译文与原文和注释相对应,并以信、达、雅的标准对原文进行现代解说,力求做一个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本。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按照时间顺序选编收录了三百余首宋词的文化宝库,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本书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作者外,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将读者引进整个宋词的意境之中。
曾国藩著的《曾国藩家书/国学经典》以清光绪年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00余篇对后世影响深远、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余晕残照等几个方面进行注释和编译、点评,做到以史为鉴,古今结合,把很多观点引用到现代的生活工作中,让读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