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事有度,便是规矩。这些规矩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新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在礼仪之邦的中国永不过时,因而应当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钱锺书先生为何说日本茶道无聊? 被国人诋毁600年,倪瓒为何被推崇? 朱元璋杀了驸马,为何茶叶走私更加猖獗? 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的基因,我们经常喝茶,却未必了解茶背后的文化。在《茶叶侦探》中,作者不谈各种高深莫测的茶道,也不谈繁琐的茶叶知识,而是用客观事实和冷静的分析,讲述茶的文化内涵,还原茶的真实历史。 通过本书,你会发现,钱锺书竟然是茶叶拼配的高手;标价千万的古董茶,价有所值;广东人的早茶离不开报纸……
人的行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话题之一:为何那么多人热衷拼酒、劝酒?女人的乳房是派什么用场的?男人四处风流和女人培植备胎的心理有何不同?婚姻制度还能存续多久?人类会越来越聪明吗?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从人类生物学、文化学角度考察得出的答案。 当然,还有很多形而上的问题:文化、生活环境、基因遗传等如何影响了我们的饮食习惯?语言如何创造了我们?制度差异也有遗传基础吗?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的影响何如?看似高深,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人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恐怕本书无法提供确切答案,只能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考察在人类进化历史的大背景下人性所具有的文化性、社会性的由来。总之,本书知识量密集,适合高端读者。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是中国博客李承鹏穿透力的文字集结。 他对这个民族充满希望, 所以始终不停下批评与反省的笔。 他爱这个世界,爱这个国,所以他的批评与反省充满温情。 他为尊严写作,智力的尊严、记忆的尊严、亲情的尊严、表达的尊严、生育的尊严……因为他不相信一群没有尊严的国民,能建起一个强大的国家。 个人有尊严,国家才美丽,且看大眼如何用幽默、辛辣而温情的笔触诠释这全世界都知道的道理。
中国终于有了一本以livehouse为写作背景的出版物,集合21个独立的非虚构故事,聚焦21位作者独特的个体经验、音乐表达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呈现当代中国独立音乐文化和青年亚文化。
《大好河山可骑驴》作者用幽默、犀利、透彻的文笔,品评诗词,在史料中爬梳披捡,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抽丝剥茧,展示出宋时既宏阔有细致入微的社会人文。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南宋灭,日本“举国茹素”。 宋朝令人敬仰尊崇并引进学习的社会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那些文人墨客与他们流传千古的诗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四十九岁的陆游骑驴入剑门关; 欧阳修少白头,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声明有速朽; 苏东坡,真正旷达之刃,俯仰天地间而无愧;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看轻了李清照,她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 海报:
从余秋雨先生数十部著作和演讲中遴选出来的思想和语言的精华——这就是余秋雨语录。 本书共分“人生的况味”、“人性的温度”、“宏观的因果”、“尊严的获得”、“灾难的脚印”、“心中的恶狼”、“文明与蒙昧”、“历史与废墟”、“文人的良心”、“精神的家园”、“城市与乡村”、“文化与艺术”、“哲思与感悟”十三个部分,以语录的形式凸显了余秋雨先生多年来在历史与文化苍茫阔大的背景下,对于文明、文化和人世、人生的深刻思考及艺术表现,使读者对余秋雨的阅读更加简便、直接。精彩语段,格言佳句,读来令人感奋、叫绝——用编者的话来说:这思想者语言的阳光。它是这样径直地找到了我们,让我们觉悟和升华。 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一本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的励志经典。
“宴”字往往代表着闲情安居、欢饮作乐,而家宴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幸福安逸的理解。本书以家宴为主题,从6个不同的方面,汇集了48道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菜品。从每道菜的制作步骤,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变迁,堪称色、香、味俱全。既暖胃,又暖心;既是一次口腹的享受,又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品读中,时而发幽思怀古之情,时而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正所谓“宴饮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