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带领我们走进全球32位作家、艺术家、设计师和收藏家的书房,听他们讲述藏书背后迷人的历史和故事。其中包括了《我的奋斗》作者卡尔 奥韦 克瑙斯高,设计师品牌3.1 Phillip Lim的创始人林能平,莎士比亚书店经营者西尔维娅 比奇 惠特曼,等等。同时,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9家大大小小、各有千秋的书店和图书馆。 然而,这本书不是关于遥不可及的书房,也不是关于装饰精美的住宅,它展现的是书籍讲故事的力量。家的温暖,来源于被喜爱的事物包围。
《夜航船》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全书共计二十部、一百二十五类,收录四干余条目。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政治人事到礼乐典章,从日用文玩到花鸟虫鱼,从三教九流到神仙方术,广采博收,无所不包。
日本NHK人气访谈节目《后的讲义》,是现象级全民公开课、日本版 开讲啦 。邀请各界精英、学者以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ZUI后一天,你想传达些什么? 为主题进行演讲。本套书是《后的讲义》4部纪录片的完整版,包含将节目制作成书时未播出的部分。 漫画家西原理惠子 、电影导演大林宣彦、日本 现代机器人之父 石黑浩、生物学家生福冈伸一,用一堂课讲一生积累的经验,为年轻人献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包括女性的自我、行业和技术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以及从业经验、关键知识和自我成长历程。
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北伐游记”(马伯庸)、“北伐路上的美食”(斯库里)和“三国梦”(李志)。三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自己对于三国、诸葛亮的情愫。 重走一遍北伐路,活在史书冷冰冰记载中的诸葛亮成为一个被无数细节构建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甚至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朋友。看他曾看到的山水,走他曾走过的栈道,呼吸同一个秦岭的山风,观察同一条汉水的奔流,大概这就是对他最充分的了解和尊敬。 “文化不苦旅”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项目,由马伯庸带领几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重走历史上知名的文化路线,如:诸葛亮北伐之路、三藏取经之路、丝绸之路等,将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集结成册,即为“文化不苦旅”系列书。
《无法还原的象》是陈嘉映教授的学术随笔集。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分成五组,组两篇带点儿回忆的性质。第二组是学术论文,是这个集子的主体。其中“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导论”是为作者翻译的《哲学中的语言学》所做的长篇前言。第三组是评论和访谈。第四组是一些零星的小议论。第五组的最后两篇谈论艺术。
在本书中,作者采用漫画的方式,以精辟、实用的角度形象地解读了《庄子》内篇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让此经典之作有了近三十年来少有的新面貌。为了使庄子之道生动明晰,成为帮助人强化心灵进而影响周身的实用法则,作者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注解《庄子》外,特别带领专业团队与横跨中日的专业绘者与文稿制作者,费时近五年制作本书插图,使庄子的面貌跃然纸上。
《罗生门》 日本文坛的 鬼才 、 短篇小说之神 芥川龙之介擅长描写人物性格与玄妙的心理转折,笔锋犀利简洁,常一针见血藉作品暗讽社会丑恶现象。受家庭教养影响,芥川龙之介广泛且大量涉猎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经典,并常以此做为创作灵感,再加以独树一格的冷峻文笔,寄予独特的人生感怀,直打人性底层黑暗。好友菊池宽曾叹: 像他那样高身的教养,优秀的趣味,已及兼备和汉洋学问的作家,今后恐怕*。 本书以 暗黑人性 为基调,精选《竹林中》《杜子春》《河童》等十五篇芥川龙之介经典小说分为四部,带领读者全方位认识芥川龙之介的风格与时期变化。 《地狱变》 《地狱变》收录了日本文学巨擘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十七篇。其中,以《地狱变》《鼻子》为代表,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冷峻地观照了 他人即地狱 的彼时日本社
本书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解、生动诙谐的语言,以树木作比喻,解读中国传统木建筑的主要构件及装饰,讲解了中国传统木建筑中有关基座、柱础、梁、柱、屋顶、栏杆、斗拱、牛腿、雀替、门窗、狮子与龙的建筑知识。小小一本书,带你走近匠心独运的中国古建筑,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魅力,发现深藏在其中的生动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这是一本历史兼小说类的读物。以北京法源寺为故事背景,讲述一段风云际会的晚清历史。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国所做出的努力,塑造了生动又有深度的、高尚且具牺牲精神的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