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驭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
《山湖清韵 颐和园匾额楹联浅读》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人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涵.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山湖清韵 颐和园匾额楹联浅读》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