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北岛 《青灯》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被称作 礼仪之邦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礼仪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 本书作者海英长期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中华传统礼仪潜心研究二十余年。本书围绕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迎来送往等几个部分,全面讲述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礼仪的价值精髓。此外,作者还特别专注礼仪的古为今用,从众多的环节中选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学以致用。
泱泱五千余载华夏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家风文化,孕育了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优良传统。本书从渊源有自、家国同构、治家有方、言传身教、父严子贤、母懿垂范、孝悌传家、齐风鲁韵、红色家书等方面,精选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先贤典故、名人事迹,运用生动的事例,讲述家风故事,弘扬家风文化。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思接千载、鉴往知来,在中华优秀家风故事的熏陶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涵养时代新风。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中国四哲经典系列新书,系列重磅作品之《傅佩荣讲庄子》。 老子开创道家思想后,庄子将之发扬光大, 他生于战国时代中期,其思想讲求顺应时代变化,随遇而安, 让自己免于外在的干扰和伤害。司马迁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可见其博学多闻,聪慧异常,对各方书籍多所涉猎,以故事阐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丰富的寓言。强调外化而内不化。内心与道同在,就可以与他逍遥而游。
这是一本关于古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首先要讨论古代中国的天下观,看看中国是如何理解自身在世界的位置。 接着来认识古代的婚礼和丧礼,要通过它看看古代中国的家族生活与伦理,孔子和儒家又是怎样从这种伦理基础上,拓展并形成政治学说。 还要介绍佛教的传入,以及它如何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并从观音信仰和禅宗学说,看到佛教如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当然还要认识一下道家与本土的道教,在讨论道家的人生态度与生命观念之外,也介绍道教追求永生和幸福的知识。 本书也关注古代中国民众的知识、行为和信仰,并讨论深刻反映古代中国思维的 知识。由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与传统延续性相当强,因此,我们也希望读者通过古代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延续,理解当下中国的文化世界。
为创设一种“精英政治”的考选方法,宋代初期改革了科举制度,发展了政府学校。其结果是考生数目急剧增加,考试竞争随之益趋激烈。为通过“棘闱”,作弊和行贿流行,同时专门为 官员的亲戚所设的简易考试(别试和牒试)也应运而生。然而,科举性质的不公并未阻碍一些因考试而引发的社会文化发展。有鉴于此,本书着重论述了作为一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士人阶层的出现,以及有其独特的规范、象征和经验的考试文化。宋代考试和学校的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奠定了明清科举文化与学校、书院的基础,而且传入西方后,为启蒙哲学家们重塑西方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与借鉴模式。
本书准确地描述了古代贯穿人一生的礼仪,主要包括诞生礼、成童礼、拜师礼、成人礼、婚礼、相见礼、饮食礼、日常礼仪、祝寿礼、丧礼、葬礼、祭礼等,希望读者能看到鲜活的、与每个人生命延展密切相关的传统礼仪。传统礼仪不单纯是外在的约束和规定,而是根本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