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日本三种美学的理论书籍,分成《幽玄》《物哀》《侘寂》三册,系统阐述日本美学的概念和发展渊源。 《幽玄》 幽玄 *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 幽玄 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大西克礼将 幽玄 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物哀》 物哀 一词*早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 物哀 ,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 在于物哀 。本居所指的 哀 ,
日本的细节: 《日本的细节》是著名学者蒋丰的全新力作。作者旅日三十年,经过悉心观察、思考,通过上千个细节,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日本。 书中内容涵盖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新的方式,体现日本的创新细节、匠心精神、人性关怀、教育理念、社会文明等,比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并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 本书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形式新颖。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细节知日,通过理性对比与思考,达到淬炼心性,获得正确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的目的。 日本的细节2: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
设宴款待宾客,或接受重要人士的邀请,如何自在得体地展现个人品味,宾主尽欢? 身临米其林餐厅的盛装宴会,或精致幽雅的私密派对,如何掌握用餐礼仪和着装规范? 法式礼仪以恪守沿袭数世纪的规则和习俗而闻名,其待人接物的艺术至今仍是无可取代的理想典范。熟知法式礼仪守则,不仅令人显得从容独立,同时也是对他人感受的尊重。 《礼仪全书》如同礼仪师的一次贴身指导,从现代高端社交及商务礼仪需求出发,在宴请的规划(赴约)到送客(答谢)的场景中,介绍能从容应对各种社交场景的礼仪规范。读者将学会如何以得体的邀约、恰当的陈设、不凡的谈吐使宴请优雅顺畅,为自己塑造大方出色的形象。 餐桌艺术历史学家杰奎琳 柯诺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搭配名人趣闻和典故,使遥远的异国文化变得轻松且生动,展现了礼仪的多彩和趣味。
《人类文明史 中国人的文明观》一书,主要运用全球史观下的结构人类学这一学术方法,对人类各主要文明体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比较研究。该书以人类思想史的演进历程为核心,深入阐述了族群结构与人类文明形成之间的历史逻辑关联。尤为突出的是,书中详述了中华文明同其他各文明体在冲突、交流以及融合等方面的互动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历程。从人类主要文明体的核心架构及其合理性着眼,该书深入探究了中华文明内在结构所独具的优势,揭示出中西等不同文明体终将走向深度融合的历史趋向,并对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进一步推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实现的历史可能性。
人们通常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割裂,“新文化史”的旗手之一彼得·伯克却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伯克在这本书里描述的欧洲1500至1800年的英化和大众文化还有形成后来的那种对立,在某种意义上,精英在独享精英文化同时也分享着大众文化:“如果你是一个贵族,可能会有一个来自农村的仆人。她将唱着民谣将你送入梦乡。因此,大众文化是每个人的文化,对所有的人开放的文化。精英同样有另一种文化,主要是对上层社会成年男人开放的文化。……尽管存在两种文化但不是一边是大众文化,另一边是精英文化,而是一边是所有人的文化,另一边是部分人的文化。” 本书以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把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风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涵盖的空间西起爱尔兰的戈尔韦,东到乌拉尔山脉,北及挪威,南西西里;时间跨越了三个世纪。读者将会看到一个流浪
他的经历很简单,从6岁到82岁都没有离开学校。 他的工作很单纯,从20岁登上讲台,就是上课和作研究。 他16岁参加共青团,17岁以后就不想再过问政治,但政治没有放过他。历史给他留下了风霜雨露的印记,他与中国一起度过了翻天覆地的82年。 他60年的学术生涯像那长年的流水,滋润大地。而今,悠悠长水已汇入浩?海洋,他与大自然共存。
古埃及文明留下了诸多众所周知的物品和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国王山谷、梅农巨像、奈菲尔提提的石膏半身像、图坦卡蒙的金面具、阿布辛贝神庙和罗塞塔石碑等都可以迅速被认出来。古埃及的寺庙、墓葬以及古物以超凡的美丽每一年都吸引数百万游客前往埃及和全球各地的博物馆。本书讲述了许多关于这些众所周知的地点和宝物的故事,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不那么被人们熟知的物件——不过它们也同样壮观。文本生动,可读性很强,叙述了古埃及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逝世之间的历史。全书包含160多幅彩色插图,其中包括从未面世的图片,完成了这场对于古埃及独特文化及其对世界历史和艺术的独特贡献的探索,引人入胜。
马是人类亲密的伙伴和忠实的朋友。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马的地位极高。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马”则时时相提并论。《周礼》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里讲:“马实龙精”。龙即是马,马即是龙,龙马相通(同)。自古以来,马是天和丰收之神的象征,是旺盛的活力和精力的象征;马是刚烈、英武、勇敢、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等等的代名词;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比拟。
欧洲文化源自“两希”文化,“两希”文化是指希腊罗马文化和源于希伯来人的基督教文化,这两种文化构成了现代欧洲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希腊罗马文化形成较早,成就辉煌,对欧洲文化具有根源性意义。不可否认的是,被希腊人和罗马人视为“蛮族”的其他欧洲本土民族同样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其中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由于其分布广、影响大而地位尤为突出。他们虽然在文化上终都被囊括子基督教世界,但其族裔延续至今并构成欧洲现代民族的主体,其民族文化遗产也己深深扎根于欧洲文化之中。近代西方的个人自由与民主政治与中世纪的西欧存在着密切联系。个人自由的合法性是从中世纪的贵族特权发展演变而来,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是从中世纪西欧的等级议会政治发展、改造而来。封建制度“对于整体历史形态的
《“ ”古文明书系》研究“ ”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 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西方中心论”。 易宁、祝宏俊、王大庆等著的《古代希腊文明(精)/ 古文明书系》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