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所论述的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法律文明,以及古巴比伦社会制度及人本主义思想等特征,揭示了与外学术界传统上完全不同的全新图景。 对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究,例如,家内奴隶制、国有封建制和私人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混合经济模式的提出,一方面打破了中国学术界与国外学术界一直以来关于“奴隶制说”与“封建制说”的僵硬对立,另一方面对于丰富和创新史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部几乎改写世界文明史源头的创新之作,对于重新勾勒世界文明史的总体发展脉络具有启迪意义。 作者亲手拍摄的300余幅图片,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还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本书是中华日本学会申请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汇聚20多位专家学者,对平成30年日本的国家战略、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系统深入梳理,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前瞻性思考,力求展现当今中国学术界对日研究的水平。目前,全球仍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苦努力之中,著者期盼世界充满和谐与光明,也同样希望近邻的日本在“平成”结束之后,能够如愿实现“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全书论文多为发表在核心辑刊的论文,整体学术水平和文稿质量很高。本书按照全书主题——平成时代日本的发展轨迹和前瞻,精心组织了相关论文构成有机整体,俨然一部专著。
从古至今,面具都是人类生活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到日本能剧演员,千奇百怪的面具成就了他们瑰丽多彩的人生以及曼妙神秘的传说。或是为了求得神灵的眷顾,或是为了追逐永生的不朽,或是为了恐吓野兽和强敌,或是为了隐藏流溢在眼中的暧昧和热望……面具,是人类的另一张脸,用它的静止无言,讲述着人类精神的探索与拯救。
本书从气候、地质的变迁、物种的演化着手,以“蜀”字为中心,从三星堆“党”字型城镇出发,揭开古蜀历史发展之谜。提出“三个星堆”就是三个祭坛,即太社、王社、民社,也分析出了三星堆消失的原因----金堂悦来峡堰塞湖的因素有关。并考证了蜀的来源和称谓认为,蜀,葵中蚕;蜀是蠋;祭器;蜀是燭;蜀音近叟,叟是氐羌的一支;因此蜀来源于羌……从燭是燃蜀,蜀是白蜡虫,白蜡虫是历史上特产于蜀山氏族地区(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本书也认为青铜兽面铜器为蜀山氏图腾标志物,推断出蜀族氏代历史的图腾标志物和族徽:蜀山氏、羌蜀龙、蜀龙王、白鹳、鱼凫、杜宇和开明氏,从而断定蜀来源于蜀山氏的凉山州地区且称蜀。本书是其沉淀多年的结晶,观点新颖,视觉独特,有耳目一新之感。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机会与方便,也滋生了“后现代式”的矛盾。该如何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举办专题讨论会,主题就是一千五百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与会学者综合考古、文献、图像等资料,绘制丰富的都市生活画卷。对城市生活画卷的复原,对城市交往、游乐的再次展现,对城市生活细节的重新回故,都使古代繁华的城市生活如真实影像般地展示在眼前,令人生出几分向往与遐想。
本书从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入手,一步步展现出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历史。受荷马著作及《埃涅阿斯纪》的影响,使得年轻的海因里希·施里曼开始寻求青铜时代的特洛伊旧址。在他的孜孜探求下,考古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著有《迈锡尼》一书。在他之后,威廉·德普菲尔德继续考古的工作,并编写了德文版的考古巨著。被誉为和施里曼一样的天才,阿瑟·埃文斯于十九世纪末也开始了他的考古生涯。他和其他的考古学家们陆续发现了特洛伊、迈锡尼、赫梯帝国等古希腊文明。二十世纪初,经过大学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的时代到来了。卡尔·布利根著《特洛伊和特洛伊人》使人们对特洛伊的情况更加了解,加之碳14年代测试法的协助,考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本书有质疑、有提问、有思考,对于史实、史诗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带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