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滥觞源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最终归之于灭亡。但它所遗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却是欲久弥真,其所达到的文明与开花程度,即使今世的美国也望尘莫及。《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讲述了希腊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了解西方文明源头的绝佳读物。 1996年的时候,我想读点儿希腊和关于希腊的书,就去向我的师友陈嘉映先生请教。他从书柜的一个角落里拿出一本旧得发黄、带着一股霉味儿的小书,推荐给我,说这是他非常喜欢的一《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过几年便要拿出来读一读。我拿过来一翻,纸有些发脆,书脊也一下裂开了,便笑着说,不是古希腊人印的吧。 书虽然旧了,但是作者的观点却并不过时。读完第一章,便觉得非常喜欢。作者的独到的观点和优美的语言读了让人心潮涌动。读完之后,觉得理解得不够
请小朋友们跟随我们的小主人宫戴迪亚,沿着悠长的尼罗河顺流而下,开启一段精彩的冒险!世界知名插画大师斯蒂芬·比斯蒂用壮观美丽的剖面画展示了古代埃及的艺术、建筑和城市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 体验:壮丽而神秘的古代埃及,纵览尼罗河两岸无限风光 拜访:帝王谷的墓穴,走进金字塔的建设工地,瞻仰阿蒙-拉神庙 观察:古埃及人生活、劳作中呈现的千姿百态 探索:复杂精巧的建筑构造,学习木乃伊的制作方法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是了解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文化思想的书之一。对那个激情年代及其乌托邦思潮,《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作者莫里斯-迪克斯坦以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在同顾中做了兼具同情心与理性的反思,揭示了隐蔽在喧嚣,愤怒与柔情之下的社会政治现实与个人心理潜流,对“垮掉一代”文化偶像及摇滚明星的剖析尤其精到。迪克斯坦曾被作家诺曼·梅勒称为“美国文学、杰出的批评家之一”。
《连云港山海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的主题是江苏省社科规划办批准的实用性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连云港市地域特色文化——山海文化的大体内容。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和不足;以及如何在现有的城市发展中凸显山海文化特质,运用山海文化助推城市发展。
《十六个汉字里的日本》是旅日作家姜建强的推出的重磅文化随笔,深度解读日本之书。 在旅日多年的姜建强眼中,日本有值得无限探究的风情。从现实中的花鸟风月,到充满仪式性意义的“萌”“侘寂”“阴翳”,小小的岛国将其独特的审美渗透在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里。 十六个汉字选取的角度虚实相生,由外在逐层深入内涵。从作为表象的花、月、雨等现实风物,到神鬼信仰带来的充满仪式感的箸与葬文化,然后延伸到独特的“寂”和“翳”。 十六重精巧的剖析,由表及里,由现实到精神,完成对日本文化由“画皮”到“画骨”的深入观察,一本书让你读懂日本和日本人。
本书全面介绍了地处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和立陶宛共和国的自然地理、历史变革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外交等各个领域的现状。这种书,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与读者见面。作者李兴汉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苏联对外关系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国内研究波罗的海三国的少数几个专家之一,有《波罗的海三国国情研究》、《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与苏联的解体》等多篇论文和报告问世。
《古希腊的社会文化与城邦同盟》主要内容包括:新文化史与古希腊史研究、古希腊家庭研究综述、古希腊城邦及其特征、古希腊城邦与妇女、前城邦时代的妇女、古典时期希腊人的性别观念与妇女身体的建构、古典时期雅典妇女的财产、古典时期雅典城邦的婚姻与婚俗、雅典人的婚配模式、雅典人的婚姻习俗、离婚与再婚、古希腊城邦与家庭、古希腊的家庭与家族、古典时期雅典家庭中的内部关系、雅典城邦与家庭等。
《绘出世界文明的地图》通过两百多幅珍贵的地图和大量简明生动的文字,描述了人类文明历史中制作地图和使用地图的历史,既是关于地图制图和使用的世界性概览,又是地图产生的历史、社会学、人类学背景的梳理,更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探讨。《绘出世界文明的地图》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地理学与地图部的众多馆藏中精选了两百多幅地图,收入了很多珍稀藏品。这一幅幅包含了文化、礼会以及经济要素的地图,不仅是地理事实的简单再现,而且每一幅地图的背后都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它们虽然形式各异,但却成为各自时代的模本,启发了后世之人,而最终,在它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才得以了解古往今来、沧海桑田的世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