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列”之后,茂吕美耶将眼光转向现代日本,书写全新的“字解日本”系列。本书分为食、衣、住、游主题,挑选三十八个关键字,以字为经、故事为纬,娓娓道来日常生活的各种门道,带我们领略日本文化的精髓。“一壶浊酒喜相逢”,究竟何谓“浊酒”,女式和服的腰带结为何硕大无比,且置于背后,初中女生的制服“水手服”缘何而来,进入不同居室为何需换穿拖鞋,传统住宅的厕所与浴室为何分开,艺伎的脸为何涂成白色……Miya充满个人风格的诠释,日本迷不容错过。
胡适说他是“历来到过东方的许多西洋观察家中,能和东方神契灵化的”,所以有了“一个新禧文秀的小泉八云”朱光潜说“他是个西方人,能了解东方的人情美”的,所以有了这本“从情绪方面解释东方”的《日本与日本人》。 本书是小泉云八的名作,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本书是一本高水平的、深刻的了解日本国民特性的读物。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反复研究、琢磨,早期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略的设计者并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日本作为假想敌研究?早在1928年戴季陶在《日本人》一书中就大声疾呼中国人加强对日本的对策研究。中国的学者应该用开放的心胸去剖析日本,尤其要对日本的国民性下苦功夫研究,“思想上的闭关自守”和“智(知)识上的义和团”使得中国从近代以来不断受气挨打,付出了血的代价。 本书就是一本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日本国民性的作品。作者博采众家之说,分析了形成日本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日本民族性格和心理特点、日本人的亚洲政策形成和重点所在、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国民状态、以及中日关系的前景等。本书作者既严厉斥责了日本民族的霸道逻辑和野蛮根性,也充分肯定了其
该书作于1899年,作者有感于西方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的不了解,而用英文写就。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并进行比较,一经出版,就广受西方读者欢迎。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反复研究、琢磨,早期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略的设计者并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日本作为假想敌研究?早在1928年戴季陶在《日本人》一书中就大声疾呼中国人加强对日本的对策研究。中国的学者应该用开放的心胸去剖析日本,尤其要对日本的国民性下苦功夫研究,“思想上的闭关自守”和“智(知)识上的义和团”使得中国从近代以来不断受气挨打,付出了血的代价。 本书就是一本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日本国民性的作品。作者博采众家之说,分析了形成日本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日本民族性格和心理特点、日本人的亚洲政策形成和重点所在、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国民状态、以及中日关系的前景等。本书作者既严厉斥责了日本民族的霸道逻辑和野蛮根性,也充分肯定了其
该书作于1899年,作者有感于西方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的不了解,而用英文写就。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并进行比较,一经出版,就广受西方读者欢迎。
东南亚,仿佛是一片与时间无关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热带独有的温暖。 这片充满着阳光、繁花与纯真微笑的土地上,处处流传着为爱甘愿牺牲的公主们的故事;世界第七大奇迹吴哥城里,依然伫立着高棉永恒的微笑;蒲甘平原的三千佛塔,对远方的旅人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这里的人们质朴而热情,他们心中的信仰荡涤着尘世间所有的罪恶。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本书由10个单元构成,分别介绍了日本人的新年活动、一年中的祭祀、祝福孩子成长的节日、生活中的庆典、婚事、丧事、衣食住行方面的习惯、礼节礼貌、迷信、禁忌等内容。每个单元由多篇短文组成,每篇短文介绍1 个事项,如第1单元“新年”由21篇短文组成,介绍日本人过新年的各种活动,如:新年装饰、大扫除、年夜饭、压岁钱、拜年等等。每篇短文后配有详细的单词注释,注释中除单词的意义之外,还补充一些字典上查不到的知识,如与该单词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来源、变迁、现状等。单词注释之后是补充内容,介绍一些正义里没有出现的知识,如奇闻轶事、与中国风俗习惯的关系或区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