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割裂,“新文化史”的旗手之一彼得·伯克却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伯克在这本书里描述的欧洲1500至1800年的英化和大众文化还有形成后来的那种对立,在某种意义上,精英在独享精英文化同时也分享着大众文化:“如果你是一个贵族,可能会有一个来自农村的仆人。她将唱着民谣将你送入梦乡。因此,大众文化是每个人的文化,对所有的人开放的文化。精英同样有另一种文化,主要是对上层社会成年男人开放的文化。……尽管存在两种文化但不是一边是大众文化,另一边是精英文化,而是一边是所有人的文化,另一边是部分人的文化。” 本书以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把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风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涵盖的空间西起爱尔兰的戈尔韦,东到乌拉尔山脉,北及挪威,南西西里;时间跨越了三个世纪。读者将会看到一个流浪
他的经历很简单,从6岁到82岁都没有离开学校。 他的工作很单纯,从20岁登上讲台,就是上课和作研究。 他16岁参加共青团,17岁以后就不想再过问政治,但政治没有放过他。历史给他留下了风霜雨露的印记,他与中国一起度过了翻天覆地的82年。 他60年的学术生涯像那长年的流水,滋润大地。而今,悠悠长水已汇入浩?海洋,他与大自然共存。
古埃及文明留下了诸多众所周知的物品和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国王山谷、梅农巨像、奈菲尔提提的石膏半身像、图坦卡蒙的金面具、阿布辛贝神庙和罗塞塔石碑等都可以迅速被认出来。古埃及的寺庙、墓葬以及古物以超凡的美丽每一年都吸引数百万游客前往埃及和全球各地的博物馆。本书讲述了许多关于这些众所周知的地点和宝物的故事,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不那么被人们熟知的物件——不过它们也同样壮观。文本生动,可读性很强,叙述了古埃及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逝世之间的历史。全书包含160多幅彩色插图,其中包括从未面世的图片,完成了这场对于古埃及独特文化及其对世界历史和艺术的独特贡献的探索,引人入胜。
马是人类亲密的伙伴和忠实的朋友。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马的地位极高。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马”则时时相提并论。《周礼》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里讲:“马实龙精”。龙即是马,马即是龙,龙马相通(同)。自古以来,马是天和丰收之神的象征,是旺盛的活力和精力的象征;马是刚烈、英武、勇敢、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等等的代名词;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