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遵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时间轨迹,从中国近代美术变革的先声入手,将社会变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晚明以来的形式、“海派”与画家作为开篇,依次探讨1919—1949年中国美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1949—1956年中国美术在过渡时期的发展、1956—196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探索时期的发展、1966—197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的发展以及1978年至今中国美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这是一本奇特的文明史,也是一本充满新意的文明史。作者的注目焦点不在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明史,而是生态环境。 作者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实验,以风、雨、气温、地形、洋流、纬度、海陆比例等元素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分成九大类型十七种生存实境,细数历史上人与环境的各种可能。 区别于其他书籍,本书具有深刻的内涵,作者独树一帜,文字引人深思。文明的高下是可以评断的,不过我们应该自我警惕,避免套用过去染上特定意识形态的社会发展度量表,而应该以社会如何与环境互动为依据,替文明化的成果打成绩。在作者新颖的历史架构之下,“文明”不等于“进步”,人类文化不能自外于自然环境。作者陈列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文明的影像,还有文明兴起与枯朽带来的问题,令人目不暇接。
《听歌入味:当代歌词评论与鉴赏》上篇侧重于歌词的理论探讨,针对歌词创作的规律和特点、现状和发展,通过对一些歌词名家名作的评论,进行深入的分析鉴赏。下篇则是对当代数十篇歌词精品,从美学角度进行细致具体的赏析。所选的歌词,包含不同的题材类型、风格特色、创作方法和美学特征,均属于歌词名家的代表作。
《中国三峡文化史》重点介绍了中国三峡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内容、地位和特征,论及了三峡文化与现实经济、文化、建设的关系,内容丰富,时间跨度从古到今,具有“史”的框架。同时又突出了当今重庆文化发展的历史,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是一部较为严谨、填补空白的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