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遵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时间轨迹,从中国近代美术变革的先声入手,将社会变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晚明以来的形式、“海派”与画家作为开篇,依次探讨1919—1949年中国美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1949—1956年中国美术在过渡时期的发展、1956—196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探索时期的发展、1966—197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的发展以及1978年至今中国美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融合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文化产业史》就是一部研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史的专著。
《舌尖上的历史》告诉我们:从古至今,食物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力一直强大,无论是拿破仑的兴起和失败,还是英国跨越农业的门坎、开创工业革命,乃至今日,我们在超市购买自世界各地流转而来的食物,无不充分证明:食物一直是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等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 书作家汤姆?斯坦迪奇参考前人的人类学研究成果,继《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之后推出力作《舌尖上的历史》,以时间为轴,述说了历史上的大事件和食物之间的关系。汤姆?斯坦迪奇从人类游牧觅食开始讲述,接着考察了食物是如何促成了财富的聚集和阶级制度的产生,从哥伦布四度环球航行的目的,到英国如何跨越农业的门坎、开创工业革命,再到食物是如何被当作武器和政府对付人民的道具,直到如今由科技的发展引发的食物绿色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遵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时间轨迹,从中国近代美术变革的先声入手,将社会变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晚明以来的形式、“海派”与画家作为开篇,依次探讨1919—1949年中国美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1949—1956年中国美术在过渡时期的发展、1956—196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探索时期的发展、1966—197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的发展以及1978年至今中国美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这是一本奇特的文明史,也是一本充满新意的文明史。作者的注目焦点不在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明史,而是生态环境。 作者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实验,以风、雨、气温、地形、洋流、纬度、海陆比例等元素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分成九大类型十七种生存实境,细数历史上人与环境的各种可能。 区别于其他书籍,本书具有深刻的内涵,作者独树一帜,文字引人深思。文明的高下是可以评断的,不过我们应该自我警惕,避免套用过去染上特定意识形态的社会发展度量表,而应该以社会如何与环境互动为依据,替文明化的成果打成绩。在作者新颖的历史架构之下,“文明”不等于“进步”,人类文化不能自外于自然环境。作者陈列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文明的影像,还有文明兴起与枯朽带来的问题,令人目不暇接。
读懂了先人的健体养心之法,或许就成就了自我修行、尽终天年的境界。《黄帝内经》《淮南子原道训》《论衡自纪》《抱朴子》《保生要录》等都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精通中医的洪丕谟先生,在这些代表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字里行间,提炼出种种与修身养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德、静、虚、平、粹“五至”的大要,道家所长的胎息导引、衣食寝处、情志劳逸,等等,用简明通俗的文字全面细致地将之融于现代人的起居作息、饮食睡眠、情绪调摄等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为身体和心灵倍感疲惫的人们找到一条“尽终其天年”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