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读者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国文化全知道(超值典藏版)》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涉及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茶、中医、养生、饮食等内容,注重科学性,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一书在手中国文化全通。 体例编排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层次,脉络清晰,各分卷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200余幅精美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将中国文化精彩、直观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其仿佛置身于一座立体真实的博物馆。 全新的视角、注重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引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是方便快捷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获得广阔文化视野、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礼貌史(精)》由弗雷德里克·鲁维洛瓦著,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了解礼貌文化史的变迁,可以见到上流社会名人册中心、大资产家庭的客厅、赛马场、歌剧院等地,并与法国近两个世纪的礼貌专著或历史研究家以及孟德斯鸠、巴尔扎克、大仲马、普鲁斯特等大文豪重缝。《礼貌史(精)》文字细腻,充满了拜占庭式的时尚和即兴的调情。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由游修龄著,全书以漫谈的形式,介绍中华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维持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希望当前的农业从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踏上正途。只是这种追求未免有点不自量力,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南京历代经典诗词,堪称一部鲜活生动、蕴涵丰富、彪炳千秋的“诗国”之史;也是一座荟萃古都自然与人文之美,历久弥新、永不落幕的“金陵大观园”。冯亦同编著的《南京历代经典诗词》编排以年代为序、作者为目,遴选经典诗词(包括民歌,传统诗、词、曲)150余篇,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南京诗词文化、领会个中风光与无限意趣的“品读之窗”。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天才有“黄金周”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日才有“元宵联欢晚会” 如果你以为只有当下才有“快餐外送” 如果你以为只有唐朝的女性才敢露“事业线” 如果您以为只有日本才会有香艳的“女相扑” 如果你以为只有现代中国才有职业的消防队 如果你以为现代西方国家才有引咎辞职制度 如果你以为现代社会才有“国家赔偿” …… 那么我想说,你“以为”的都是你自以为的。 因为这些事物与制度,宋朝社会早都已经有了。如果你不相信,请翻开这部《生活在宋朝》 。 这本书并不是告诉你这些“死”了的历史冷知识。作者想重新讲述宋代中国的三百年繁华,重新发现中国的文明传统,破除人们对宋朝的成见与偏见,再现一个“活”着的时代。 本书关注的每一个故事与话题,都发生在800年前的宋朝,却又拨动着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的和弦,足以让你产生
一座古城,我们旅途探寻的目的,它的传统既显然,又是看不见的。古城的每一块地砖的下面,是否都有同样深度的历史地层?被密密封存的记忆,将流传还是终丧失?我们来处的“我们”,是否还是同样的我们?在《访古寻城》一书中,作者带领读者探访世界12座名城古迹,见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沧桑,探求历史与现实之间更真实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遵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时间轨迹,从中国近代美术变革的先声入手,将社会变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晚明以来的形式、“海派”与画家作为开篇,依次探讨1919—1949年中国美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1949—1956年中国美术在过渡时期的发展、1956—196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探索时期的发展、1966—1976年中国美术在“”十年的发展以及1978年至今中国美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研究》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