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的?其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叶舒宪编著的这本《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从根脉上揭示文明古国的精神遗产和文化奥秘。
从在树林中筑巢的类人猿到依靠木材生火、搭建住所、制作工具和 的早期人类;从车轮和木管乐器的结构设计,到纸张和印刷机的发明……人类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与木材的关系。 罗兰?恩诺斯结合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将木材与文明深度融合,重新诠释了人类史,让我们了解到木材的独特属性如何对我们的身体、思想、社会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以木材为中心去看待世界,可以帮助我们 清楚地想明白我们是谁、来自哪里、将前往何方。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风流人物、动人故事的精彩画卷。全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配以大量珍贵的新闻图片,许多事例皆为作者多方实地采访而得,极具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认识岭南风情的途径。 n
读懂了先人的健体养心之法,或许就成就了自我修行、尽终天年的境界。《黄帝内经》《淮南子原道训》《论衡自纪》《抱朴子》《保生要录》等都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精通中医的洪丕谟先生,在这些代表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的字里行间,提炼出种种与修身养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德、静、虚、平、粹“五至”的大要,道家所长的胎息导引、衣食寝处、情志劳逸,等等,用简明通俗的文字全面细致地将之融于现代人的起居作息、饮食睡眠、情绪调摄等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为身体和心灵倍感疲惫的人们找到一条“尽终其天年”的健康之路。
《趣民国》用衣、食、住、行、娱、情,六个关键词,串起民国人的生活故事,在丰富前人的记述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中发现蛛丝马迹,重新演绎出一幅生动的民国风情画。民国,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代,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时代。书中的琐言细事,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西方文化经历了五个时代,即:远古的直觉时代、中世纪的信仰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求知时代、17至19世纪的创造时代和20世纪的反省时代。《西方文化史》以此为经线,以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文化领域为纬线,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阎崇年先生根据海内外重要博物馆的精美瓷器馆藏,讲述中国古代官窑及瓷器的发展演变历史;同时,通过个别瓷器器物的介绍,挖掘官窑瓷器背后的文化与工艺;此外,还对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立足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认为,与丝绸之路并存的瓷器之路亦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历史见证。
比利时是如此年轻的平原小国,在各方强权的威胁下,几个世纪以来都在不懈抗争。首都布鲁塞尔经历了一次次洗劫、杀戮,瓦砾一片之后再重建家园。这里有美丽的大广场,当我们坐下来品尝比利时最富盛名的啤酒和浓稠的巧克力饮料,逝去的沧桑依然在回响。 这是本真正意义上的荷比两国文化旅行指南,作者以历史的视角,精心设计了荷比两国文化旅行的经典线路,将两国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巧妙融合,还原其血肉,让旅行不再停留于观感。不管是行前准备还是随身指南,这本书都是你探索欧洲低地两国的一把钥匙。
国家间要友好,不同文明要避免冲突,就要开展对话和交流。要对话交流,首先要相互了解,尤其要了解彼此的文化。我们的邻居东南亚是一个民族展览馆,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由于地形地貌和人文的差异,东南亚文化可以分为两大区块、四种类型。在地理和族群上,东南亚大陆以佛教文化为主,海岛以马来人文化为主。而按照信仰和文化特征划分,中南半岛中西部的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属于上座部佛教和泼水节文化圈;越南和新加坡主要是儒释道文化;马来群岛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主要是伊斯兰教文化,而菲律宾和东帝汶则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