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人们,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习惯、生产劳动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的知识和思想是怎样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的。 不同语言、不同思想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的文明。 麦克法兰用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 从中国、日本到英国和欧陆,触摸东西方不同的世界, 通过人类学家的知识训练去看待不同的文明系统。 在《文明的比较》中,从宏观角度综述、比较各个文明, 在《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和《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中,分别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和英国社会。 从日常中寻找文明对于个人和群体的意义, 试图解答文明基础的模样,也是对不同文明系统明确而坚定的赞美。 《 文明的比较 》 互鉴文明,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
敦煌自汉武开疆立郡,便成为汉王朝的西陲门户,其连通东西的特殊位置, 使之成为丝路上的通都要邑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个交融点。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成就了连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圣地 ;特殊的气候条件,保全了博大精深的中古文化典籍宝藏。一经开启,虽仅以边郡地域冠名,但深邃灿烂的文化基因, 迅即使之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正是这样的文化奇迹,使之成为世界 显学 它的内涵虽是历史,但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断充实和更新 这就是敦煌文化!也是它的真谛和魅力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 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又处于一个中外文化交流 的大好时机,更应该以开阔的胸襟,放眼世界,从更广更深的 角度来看待丝绸之路与敦煌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 化丛书 就是希望以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来探讨丝绸之路 与敦煌学的相关问题
中国人的文化常识课 系列,是为所有热爱中国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写的 国民文化入门书 。一套6册,涵盖美学、文学、绘画、书法、建筑、音乐与戏剧7大领域,以5000年历史时间为序,完整解读国人必知的文化大家和经典名作。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套文化常识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600 幅精彩纷呈的经典名作大图,清晰地梳理出300 文化常识专题。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温习古代文化名人的魅力,在文化中重寻中国人的底气与骨气。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珠宝文化史图书,横跨了7000年的全景式世界珠宝历史。书中还介绍了多变的珠宝样式,记述了早期打造珠宝的技巧和材质。埃及的项链、凯尔特人的金丝项圈、中美洲的黄金面具、文艺复兴时期的垂饰和新艺术风格的带扣均是珠宝中的杰作,以及中国珠宝的风格和历史。全书配有250幅彩色照片和150幅黑白照片,图文并茂、内容精彩丰富,带你进入一次穿越7000年珠宝历史的梦幻之旅。
早在2世纪8年代,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就编辑出版过“世界文化史”研究丛书,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既推动了文化研究和世界历史研究的深入,同时也对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本研究丛书当然是这一学术传统的承续,也是其光大和发扬。将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三者融为一体,侧重于在思想观念、仪式象征以及话语表达等方面展开,既讨论精英的思想,也探讨大众的观念、情感和心态;既研究个人的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也关注某个群体以及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既注重文本的分析,也考察仪式、象征和话语表达;既在史学演进的层面来研究其思想观念和不同流派的演进,又将史学本身也看成为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一种表达。由此,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不囿于以往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的独立划分,而是
《肚兜寄情文化史》(精装本)将图文并茂地展现中国女性所特有的内衣——肚兜,美不胜收。肚兜艺术从其发生、发展、艺术形态、艺术功能以及艺术符号和艺术内涵等方面,始终与女性群体的生活休戚相关。女性在生活中创造了肚兜艺术,肚兜艺术有反过来影响、制约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进程中,肚兜的生命价值远远了艺术本身,成为女性表达生活、寄托情感、祈求吉祥兴盛的重要载体。
《理念·视角·方法: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音乐文化史学术研讨会”后集成的文集,以理论、视角与方法为着眼点,围绕中国音乐文化史学科构建问题,汇集了42篇专家学者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中国音乐文化史这一开拓性的议题。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历史学家。历任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著有《中国通史》《西洋通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世界上古史交流讲义》等。《西洋文化史纲要》共五编,扼要介绍了西洋文化的历史,包括西洋文化酝酿时期——黑暗时代、西洋文化期封建时代、西洋文化第二期——旧制度时代、西洋文化第三期——欧美时代,并初步探讨了黑暗时代之政治与社会、封建时代之政治与社会、资本主义之兴起与新教之伦理观等方面的问题。《西洋文化史纲要》虽是作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讲课提纲,无论就其整体结构言,还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述上,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重点阐述了性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昨天的文化对今天的文化的影响。内容包括性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婚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禁欲和纵欲、神秘的古代等。
《南昌书院史》以江西南昌地区的书院为研究目标,从历史顺序、地理分布和学术演变等角度对历代南昌书院进行了梳理。全书分别以唐及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结构全篇,每章首节均对所述朝代书院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并以图表来展现整体印象;而其他节或以该朝代的代表性书院或以该朝代的重要讲学(学术)活动等为主,结合史料进行详细阐述。书后又辅以三个附录,前两个附录是对南昌书院的形态、规制、教学等方面作横向考察,第三个附录是书院学规的辑录。全书尽力将讲学、结社、学术、诗文等纳入书院发展历史进行考察,意图呈现南昌书院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
如果阿城先生是各种领域的业余者,例如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那他做出了很多专业者都羡慕的成绩。这一次,是结合考古、天文、历史、人类学与苗绣等文献文物与田野调查成果,从造型上对中国文明进行独特探源,还原洛书与河图的真实意义,解析先秦哲学的底蕴。 阿城很看重业余者。业余者常常是真正感兴趣的人,是不计成败毁誉、始终追寻下去的人,是始终对自己诚实的人,更是这个世界里广泛存在的创造性力量。 我们从来不知道阿城的专业是什么,所以我们永远在猜他的下一步。
星占学被一些现代学者认为“是人类历早出现的精密科学”,主要是因为星占学这种活动需要使用天文学作为工具,因此它确实曾经长期哺育天文学,直到天文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先导部分和它分道扬镳。 由江晓原所著的《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精)》“外国篇”系统论述了西方星占学的起源、发展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方星占学文化史。 “中国篇”则以中国传统星占学的类型分析为主。两篇合璧,构成一部完整的星占学史。
品茶读经,余味悠长。《茶经》作为中国一部茶学专著,用古文撰写,专有词汇和偏僻字较多,给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造成障碍。本书通过逐字注音,对部分字词加以注释,并配以朗诵音频,使《茶经》文字活起来,并将音频文件以形式添加于各章节,读者可扫描随时随地聆听《茶经》,同时赠送音频CD-R光盘。
《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作者从事考古工作20余年,发表论文80余篇。《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从中选取33篇,分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商研究、铁器与冶金术和文化遗产四个专题。 商研究是作者主要的科研领域,收录相关文章18篇。其中1993—2003 年发表的一组10篇文章(包括两篇简报)相互关联,反映了作者围绕“中商文化”展开田野考古活动并最终发现洹北商城的完整思路。文化遗产研究是作者参加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成功后拓展的新科研领域。《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适合考古学特别是史前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以及文化遗产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