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论述大蜀国的辖区可包括川康滇高原,以雅磐江、若水为中心,北抵汶川、武都,东至犍为,南极昆明。今知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若以戈、铀等武器为言,自三星堆至陕南汉中、关中西端的宝鷄茹家庄、竹园沟和陇东的灵台一带所出,正表现出文化上的密切关系。这种青铜武器形态上的共同性,无疑能暗示出这几个地点的青铜文化至少曾经具有一体性。
西藏有文字的历史近两千年,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对于妇女贡献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可以说,其文字所记录的只是一部西藏男性的历史。这种事实相对于藏族妇女对历史所做的贡献是极大的不公正。藏族妇女占西藏人口的51%,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她们有过辉煌的从政史,同时又经历了地位低下的沦为男子奴隶的岁月。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聪明才智,在社会的生产劳动、文化传承以及人类延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藏族妇女赢得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于广大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来说,她们经历了西藏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而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更是在从传统社会步人现代社会的同时,正在走向世界。把她们的生活经历、感受记录下来,不但可以使人们了解20世纪藏族妇女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一个侧面,同时对于传统的文字记录的历史也是
《客家傅统社会》分上、下两编。都是描述“客家大本营的传统社会”的。其中,在“上编”裹,比较集中地描述了“民俗与经济”的内容;在“下编”裹,比较集中地描述了“宗族社会”的内容。两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经济”与“宗族社会”是分不开的,而且,很明显,它们都是由民俗行为所决定的,所以这两编可以用一条主綫贯穿起来,即“客家宗族社会的民俗与传统经济”。《客家傅统社会》可供相关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巴蜀文化——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诸族群的文化、并形成巴蜀文化区, 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的一大收获。 随着三峡考古的开展,长江三峡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三峡不但以它的雄奇壮美,成为长江的标志性河段,更以它古老文明绵绵不尽的人文情怀,成为长江文明最华彩的乐章,成为富人文渊薮的大峡谷。 “巴蜀文化”是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经常使用的专有名词,它是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本书生动地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三峡人文的博大与富饶,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是以“藏族及其历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为主线,通过217件组文物展示藏族在历史上为中外文化的交流、边疆与内地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多样化以及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中的体现,使人们了解藏族历史文化以及藏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藏族服饰表现在色彩、纹样等方面的递增排比规律,是其突出的艺术特点。藏族服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饰明快而又和谐。藏族服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象牙、玉质饰器或代用品。藏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是中国民族文化宝中很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民族服饰艺苑中一支瑰丽的花朵。 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本画册分服饰特点、各地服饰、官服、僧侣服饰、藏戏和藏舞服饰、现代藏族时装等六个章节,并附有160余幅图片,全面介绍了西藏地区各民族的典型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