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世界范围内有关设计的关键发展、运动及实践者,深入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设计置于不同的技术、文化、经济、美学和理论背景中讨论。 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家居产品、交通工具、字体、 、电子产品、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设计作品,聚焦于代表作品的深入分析,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 通过本书,你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设计具有何种特点,历 的设计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以及设计是如何演变、如何影响大众生活的。
收藏家韦力的《觅词记》是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凡四十篇,是对中国词人遗迹的勘访记录。共计四十余位词人,四十二处遗迹,百余幅古籍书影,近三百张实地图片,几千里路风尘,数载光阴流转,探访传统文明华彩篇章,追寻词风古韵沉淀千年的美。
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以其心中的理想园林为基础,构图自由,选取江南园林的象征性元素形塑景点,以博古纳今、借鉴经典的构图手法及艺术符号,创作出精妙的园林景图。这套园林册页呈现了明中期文人雅好造园与交游、关注现实生活的历史情景,园林成为当时文人绘画的重要题材。园林景图承载着丰富的明中期文化,它既是园主建园以求闲隐之趣的写照,也是画家栖逸之志的表达,影响了明后期及清代园林文化的建构,为文人园林文化、园林绘画及文人消费文化奠定了基础。这本由韦秀玉著的《古雅空间: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旨在研究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绘画语言、艺术构成及文化内蕴,从社会史的角度观察这套园林景图的艺术表现与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对这套园林图册作出了新的诠释。
《嵩山通志(精)》是一部志书,也是“嵩山文化大系”中的一种,主要介绍嵩山的起源和由来、嵩山奉祀、嵩山灵异、嵩山自然灾害、嵩山地理、嵩山地域与文明、嵩山地域与华夏民族、嵩山地域与文化、嵩山山野风光、嵩山水流、嵩山野生植物、嵩山野生动物和嵩山 自然景观等。它是目前出版的有关嵩山人文志方面 系统和 全面的图书。
这个过程就是我所说的“后人类中心论的后人文主义”,也是我整部书的论点。它关系到摆脱诸如道德理性、统一身份、超验意识或者固有的普世道德价值观。我的聚焦完全落在主体形构的规范性的中立关系框架和可能的伦理关系框架上。对后人类主体的新规范性框架进行详细阐释是集体制定的、以非盈利为导向的强度试验的重点,强度是指对我们具体能够生成的对象进行试验。这些试验是一个实践(一个扎根的共同事业),而非一个套语(常识信念)。我的游牧主体具身化了这个研究方法,通过将关联性扮演的本体论角色前景化,把非统一的主体性和伦理责任结合起来。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已是连续第四年推出了。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这次的报告在构成上又有一些变化,并增添了一些新的类目。对一种有延续性的出版物来说,变与不变的关系处理是个难点,却也是一种动力。不管怎样,我们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汇集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并见证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成长。
本书精选了陈勤建教授十多年来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对非遗保护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针对某一特定非遗项目保护的深入研究;既有对非遗保护方法的精辟缕析,也有对某一非遗项目保护的具体策划。兼具理论价值与实际运用的双重价值,是一本在非遗研究方面有理论深度和实际指导意义的著作。
徐渊撰的《仪礼丧服服叙变除图释(精)》为《仪礼》丧服篇逐句精读与讲注。对《丧服》所涉及的相关服叙和服制内容进行了穷尽性的图注,并且将文本与图表紧密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对《仪礼·丧服》及《礼记》关于丧服的若干篇目所要表达的内涵尽览无余,以补历代丧服篇图说讲注粗糙之憾。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内容简介:人类对自身的妆饰美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传承和衍变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俗变迁,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平,显示着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
山东及其周围地区是古东夷族的聚居地。东夷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东夷族在自身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独立创造的土生土长的史前文化,是中原及其周围地区若干个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一个。东夷族的史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许多内容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古文明的起源问题上,东夷人的文化是源而不是流,是中国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本书主要向你介绍了东夷的历史文化。全书共八章,主要包括历史悠久的山东土著居民——东夷人,东夷物质文化研究,东夷精神文化研究,史前东夷生产关系发展演变研究,中原文化的东进与东夷古国文化的交流、融合、统一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