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国粹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它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精神、思想方面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并一直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展的。 《国粹:人文传承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优美的散文阐释中国人文传统、讲述中华五千年波澜起伏的往事,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生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和自豪,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书把人文传统与优雅汉语完美结合,富有诗情画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 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
《丝绸之路》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本书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之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一一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它似乎还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沿着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迹去看一看千年丝路的沧海桑田。除了对丝路沿线的古老文明的再次重现外,作者“老外”的视角让本书更加生动有趣,他喜茶好酒,爱在古人墓前杯酒凭吊;他乐于冒险,在帕米尔高原险些被巨石砸死;他风趣幽默,一路调侃旅途中的艰辛挫折……跟着比尔游中国,你会发现中华五千
许倬云细数人类文明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从 革命到民族 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再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让我们看到,由西方文明 的现代社会正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充斥着大国霸业的兴衰交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变迁,以及人类从愚昧到理性的不断转变,直到 ,整个世界又陷入一种物质主义的狂热中难以自拔,人类社会也面临着有史以来 严峻的挑战:普遍的精神空虚和对生命的迷茫。由此,许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现代文明或成或败的发展走向,并以哲学家的视野将其引至有关人类“ 关怀”的根本点上。
鼓浪屿是一个著名侨乡,人杰地灵。鼓浪屿的华侨功高德劭,令人敬佩。他们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不懈奋斗,勇于献身。从辛亥革命开始,鼓浪屿华侨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站在斗争的前列。在鼓浪屿这个小岛上,策划过福建的辛亥起义,诞生过“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筹备成立过孙中山先生创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推动着福建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我的父亲庄希泉、母亲余佩皋当年就参加并担任国共合作的省党部执行委员,与众多鼓浪屿华侨先辈们共同英勇奋斗。庄希泉还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于1925年和1934年两次被日帝逮捕,关押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地下监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爱国抗日的仁人志士也曾被关押在此。许多鼓浪屿出去的华侨及其子女,都义无反顾地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有名犹太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父母子女、友谊、政治经济、幸福等主题,在今天看来,我们的一生似乎都在与这五大问题打交道。就像一场修行,我们不断通过提出问题、
孟凡人编著的《明朝都城》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明朝文化研究中的一本,内容包括了先后作为明朝首都的南京与北京两座都城及中都凤阳的定都条件、选址、规划、营造,以及礼制建筑、市政建设、市场、园林等,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学术专著。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罗小卫编著的《古城时光(重庆直辖二十周年珍藏版)(精)》作为文集,共收录了由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创作的122篇文章,以及50余幅新老重庆照片。这些重庆人中,有年迈90的鲐背老人,有见证了改革开放和重庆直辖的中年人士,也有新时代下茁壮成长的00’后,而从职业上看,有导演、作家、教师、艺术家等不错知识分子,也有公司职员、个体商户等普通百姓,正是因为成长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他们对于重庆几十年来的变化发展的感受才是很直接、很真切的。而本书将这些重庆人关于老重庆的回忆、新重庆的赞美,以及对重庆变化的感叹汇集一身,正是对1949年以来,尤其是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在新时代的机遇下不断发展,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生动写照与歌颂。
家风是基本、靠谱的家庭教育。重视小家建设,宣扬良好家风,孩子成长,是每对父母都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家庭的风气很不容易形成,所以一旦形成,我们就要让它长长久久。 曾仕强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而的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依托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家庭教育中的诸如孝道、婚恋、金钱、祖先,甚至生死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说理通透,直达人心。曾教授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每个人都能维护好、传承好自己的家风,则世界无为而治,人间万象泰和。 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传统家风重新复兴,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中国味道。
《明朝酒文化》是有名文史学家王春瑜先生关于明朝酒文化的一本专著。作者以“滴酒观世界”,小中见大,从酒的角度剖析明朝社会的横断面,处处留意,将酒文化置于明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审视,以酒为媒,以诙谐轻松的笔墨描绘了明朝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
“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茶道”为切入口,以诗意纯净的语言,条分缕析地剖陈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为西方人理解东方文化及艺术之美打开了一道迷人的回廊。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