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起源于远古,从史书中走出,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改造,而后演变成小说走入民间,忠实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中国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宗教神话、民间传说三大板块,其中创世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宗教神话有老子得道、三清四御等,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天狗食月等。这些神话看似繁琐复杂,但如果对它们进行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每个时代的神话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时代烙印。 本书特别收录并整理了中国神话史,并以此为切入点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神话脉络,将中国神话相对系统化地整理出来,让读者更明了地了解中国神话的发展史;在条目部分,收录了近1000个神、仙、妖、怪、神兽等,以趣味化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读懂中国神话。
《图说老游戏》从体育竞技、寻趣动物、社火游艺、儿童游戏、休闲雅趣、节食娱乐、益智赛巧等方面,介绍传统老游戏,打马球、斗千场、跑驴儿、打尜尜、赏百花、斗百草、玩骨牌……在怀旧的情怀中,展示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云南普洱茶的专著。他的重要贡献在于厘清了复杂的普洱茶历史渊源和产地不同的区别,深刻地阐明了图腾与艺术的关系,学者专门研究图腾文化的著作并不多见, 是一部 开拓性专著。 目前石昆牧本人微博粉丝数量超过18万人,并在一直播等新媒体致力推广,行业中影响巨大。
本书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战计,各套战计下又各分六小战计,共三十六计。每个战计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评点、经典案例五部分。
酱缸文化批判是柏杨杂文批判的重点所在。柏杨以对中国传统的激烈反思闻名,他的反思批判不同于其他,它直接而尖锐,彻底而击中要害,全面而痛快淋漓。可以说,反传统话语在柏杨这里达到顶峰。 《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中柏杨围绕着酱缸和所谓的官崽学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夫酱缸者,侵蚀力极强的浑沌而封建的社会也。也就是一种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斲丧,使中国人的灵性僵化和国民品质堕落的社会。”这就是柏杨一直以来要打破的“酱缸”所在。不仅如此,柏杨同时又提出要想破除二抓牌官崽学的陋习,必须要培养个人的自尊心,人还得有“入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情”。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之书。
王赓武教授的文集《天下华人》主要对“华侨”一词的起源、历史著作中的华侨、中国革命与海外华人、“华人散居者”、海外华人的过去与未来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该书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且参考资料详实、研究方法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海外华人的学术文集,是读者了解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天下华人》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 “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本书讲述了古往今来的友善故事,这些故事寓教于事,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个人修养和行为方式。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 熔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词优美, 对仗工整, 短小精粹, 耐人寻味,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 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 还能在潜
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教授在本书中以11个司空见惯的词语进行深度辨析,深入浅出的讲述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化含义。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而他的切入方式是“由词通道”。“字”和“词”本是不同的概念,单个字曾经也可以作一个独立的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词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它随着历史的 迭、人们的使用习惯等等的诸多因素,导致自身含义的变迁。这些词语的内涵以及词义变迁的情况,相当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本书另附冯天瑜先生关于文化史、师友漫谈录以及冯先生将全部家藏古代文物捐献给 的回忆录等文章,因此本书也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一代文化史家的治学方法和文人的精神风骨。
《古今和歌集》是继《万叶集》之后日本第二古老的诗选,也是日本史上*本奉敕编纂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书于平安时代,共分为二十卷,主要聚焦于“四季”和“恋歌”这两个中心主题。作者多为宫廷诗人,善于运用艺术化手法增添诗歌的趣味,诗风丰富多样。《古今和歌集》影响深远,是过去一千年来日本文学传统的瑰宝,至今许多评论者仍视此书为日本文学的*之作。 本书从《古今和歌集》的上千首和歌中遴选300余首风格各异的和歌名作精心翻译,中日双语呈现并佐以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以助读者了解日本的和歌艺术以及背后丰饶的情感世界、风物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