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丁山(1952年1月18日去世)的一部论文集,主要就中国上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三代都邑迁徒、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迹、神农、九州方位等进行详细考证,书中许多论点在当时乃发人所未发,既便今天来看,对上古史研究,尤其是古代神话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西部大开发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以现代市场经济文化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构的过程。将民族文化资本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正是这种重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方面,我国西部地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当然,有些民族文化是不能市场化的,因而资本化经营不是惟一的手段,要全面振兴西部民族文化,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因此,党的十六大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概念上进行了明确区分,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电影大篷车:电影与滇川藏大三角地区社会变迁/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文丛》由10篇论文组成。以滇川藏交界区域的农村流动电影放映为视点,用传播学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这一媒介在当地的发生、发展状况进行考察,论述电影这一媒介在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变化中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本书收录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民族文字编辑撰写的有关云南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章。 云南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是以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为主的多文种综合性出版社,是全国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文种最多的出版社。拥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回、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藏、普米、满等16个民族成分组成的编辑队伍。云南民族出版社主要用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景颇文、傈僳文、佤文、拉祜文、彝文、哈尼文、藏文、苗文、纳西文、白文等12种民族文字出版各类图书,并出版有关民族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字、教育、医药及民族古籍、民族风情、民族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汉文图书。民族出版工作,担负着向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传承现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款式,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技艺,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留存现状,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的传承方式,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苗族银饰(英文)》采用100余幅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和展示苗族银饰的种类、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工艺技术、艺术风格等。
本书以图文并茂为特点、以作家视角切入和文学化语言为阅读诱惑,全面、系统、深入、鲜活的叙述中向读者展示了广西壮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品格魅力,让人们在惬意的阅读中步入五彩斑斓的广西民族文化长廊。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翻译系列》研究的是萨满教的整个精神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不同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但它仍然是持续的和有趣的。我们大胆认为,每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都有必要了解萨满教的精神世界,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文主义已经不再被认为是西方精神传统了,哪怕这一精神传统伟大而丰富。作者从西伯利亚和中部的萨满教传统出发,对萨满教的实践进行了调查。书中观察和描述了南北美洲、印度尼西亚、中国(包括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的萨满教。
本书是“客家文化多样性与客家学理论体系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该会议于2012年12月7—10日由嘉应学院主办,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海外和8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史部门的150多位学者。全书从会议提交的100多篇客家学专题研究论文中甄选了22篇有创意、有新见的论文,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客家文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当前海内外客家学研究的现状及学术前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藏族文化通论》以文化学的理论将藏族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在将每个文化现象的形成、发展和变异进行纵向历史性的研究梳理的同时,又将每个文化现象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横向系统性的切割、整合、归类和编排,并对每个文化现象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总结和阐释。 《藏族文化通论》打破了由“大五明”和“小五明”学科体系构成的藏族传统文化系统,将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纳入到国际文化学体系中重新建立了新的结构体系。 《藏族文化通论》是按照研究生教材的知识性、学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研究性的要求进行撰写的。为了便于理解文化现象的特点,在藏族文化内容前简要叙述了文化学的理论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