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介绍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以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个热点,并对这些热点进行点评。
《古人的日子——戊戌年历》——从诗歌和文物的角度切入,力图再现“古人的日子”,在新的时光里遥看旧时月色。按传统农历编排,始于正月初一,结于除夕之夜,注重传统节日和节气,一日言诗,一日讲物,诗和物都与节令紧密相关,并做简单注释。 《古人的日子——戊戌年历》——文物与当季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前诗相呼应:或为诗中所言之物,或为诗中所描述之场景。以此来印证诗中所描述古人之生活。以诗释物,以物解诗。 《古人的日子——戊戌年历》——三联资深美编蔡立国先生精心设计,版式简洁,装帧精美。与内容互相呼应,相映成趣。本品既可阅读、鉴赏,也可书写、收藏,更是独具创意与文化韵味的礼品,赠馈亲友,平添情趣。
寒来暑往,带走的是时光,带不走的是心境。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从民俗的视角出发,采用线性结构和平面叙述的手法,力图真实展现中原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情结、风情画面;力求散文语言的质感与语感,另外,在追求语言结构的营造上做了些尝试。
《中国节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寻根溯源话节俗;辞旧迎新贺新年;万物始生迎春到;清明时节寄哀思;每逢佳节倍思亲;花前月下庆团圆等。
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民间通常叫灶王爷)上天,祈求灶神向王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灶王爷传说》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为你讲述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祭灶王爷的来历?为何叫灶王爷?供灶王爷为什么要用糖?张大巴掌如何打出个灶王爷?灶神为什么只有一只耳朵?……欲知谜底,请看《灶王爷传说》。 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民间流传得丰富多彩。东部以山东半岛到华北、东北各地,西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流传着一个关于灶王爷的传说,这一传说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张郎型”。 另一种流传颇广的传说大致可定名为“打灶王型”。这一传说取意于民间过年时老百姓在灶头所贴的灶王神像的意象。 第三种是较为著名的传说
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本书按照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将详实的内容配以抒情手绘,细细打磨,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从二十四节气这农耕文明的古老智慧中,吸取当下生活的感悟和启示。在这海量阅读的年代里,与一本书相遇,并且喜欢,实在是一种幸运。让我们一起走过身边的街巷河湾、山田林间,来一场穿越四季的旅行,去实实在在地接触自然与风物,体会这片土地的过去,感受纯粹与至美。希望通过这本书的描绘,让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扬。
对于中国人来说,“孟姜女”这个名字,几乎与“长城”、“秦始皇” 一样。千百年来,她与万里长城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难舍难分。 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几乎传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但是,各地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在对大量孟姜女传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立体、形象、完整的孟姜女形象。
庙会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的缩影,是中国民俗文 化的精华。《中国庙会》由齐心所著,《中国庙会》 从遍布神州的庙会中选取颇有生趣的庙会,分“文武 二圣与庙会”“神灵与庙会”“时序与庙会”“山 与庙会”“海洋与庙会”“风俗与庙会”六大类,通 俗有趣地讲解庙会活动和相关背景知识。读者可以透 过庙会活动中的民间信仰、艺术、人文等多元面貌, 了解普罗百姓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感受民俗文化的魅 力。
本书以大量生动、活泼、优美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了神仙世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全书以中国人神仙信仰系统的产生、演变的过程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对这个异彩纷呈、神秘莫测的神仙世界进行了系统而又详尽的介绍。其中既有辉煌的天宫、阴暗的地符、清冷的月宫、还有庄严的西方净土。同时,本书还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文字诠释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神相恋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或哀婉凄艳,或缠绵悱恻,或爱恨交织,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幅精彩绝伦的神仙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