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荆鸿先生雅人深致,文史渊冲,深研明、清、民国岭南人物及文献。以表彰晚明志士,萃力尤多,名重一时;又于岭南人物、艺林遗闻以及山川形胜风尚习俗,品藻月旦,摭忆掇拾,著述甚丰。 《蕴庐文萃》将荆鸿先生的名作《艺文丛稿》和《海桑忆语》中与广东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史随笔,按题材分类,选辑为十册。本书作为其中一册,主要介绍了岭南文化中的风物与风俗传说。
全书分为部分:部分云茶知识:包括云南茶叶的历史发展、茶叶的基本知识、云南普洱茶的种类、功效、加工、深加工、冲泡技艺、茶叶的选购、指标、食疗价值等;第二部分云茶产区,分别介绍了云南茶叶的产区:保山产区、临沧产区、普洱产区及西双版纳产区;第三部分附录。该书全面客观真实地向海内外宣传和介绍独具特色的云南茶叶知识和民族茶文化特点。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风俗等。《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节日活动。
傅惜华先生是我国的文学研究专家、藏书家,其碧蕖馆收藏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早就蜚声中外。已经出版的《傅惜华藏古本戏曲珍本丛刊》收录了大兴傅氏的珍贵古本戏曲。在碧蕖馆旧藏中,说部类图书占傅氏藏书总数的比例虽不是很大,但数量已不算少,据《傅惜华旧藏小说书目》统计,傅惜华藏说部类作品有七百五十余种,不乏诸多精品,堪称一个尚未开发的小说资料宝库。《傅惜华藏古本小说丛刊目录索引》为《傅惜华藏古本小说丛刊》的目录索引册。
《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是考察贵州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宗祠文化的研究著述,是贵州省省长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可视为对天柱宗祠文化的一个总体概括,第二部分是以个案考察方式对天柱42座宗祠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作者以多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天柱宗祠进行解读,试图对天柱宗祠的形成与发展、其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当代走向等做具体的阐述,同时也对天柱域内主要宗祠做全景式的文化扫描,力图让读者通过《民间记忆与历史传承:贵州天柱宗祠文化述论》就可以对天柱宗祠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浙江畲族文书集成》是对浙江各畲族聚居地进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的成果,是研究畲族历史和社会文化珍贵的文献史料,也是70余万畲族同胞灿烂的文化遗产。其在时间上纵跨清代雍、乾至新中国成立初的两个多世纪,作为对散落于浙江各地畲族村寨的畲族文书一次抢救性、大规模、系统性的发掘和整理,保存了流传于民间的珍稀的手写纸本文献,更保存了畲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本次首批出版的文书,除包含大量行政、赋役、契约、诉讼的文书外,还收录有少量账单、招赘婚书、分家书及祭祀文书等。这些成系统的文书提供了众多具体的个案,对畲民由游耕到定居的历史、家庭结构、婚姻关系、畲民礼俗及汉化程度等重要内容的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学术参照。
陈荆鸿先生雅人深致,文史渊冲,深研明、清、民国岭南人物及文献。以表彰晚明志士,萃力尤多,名重一时;又于岭南人物、艺林遗闻以及山川形胜风尚习俗,品藻月旦,摭忆掇拾,著述甚丰。 《蕴庐文萃》将荆鸿先生的名作《艺文丛稿》和《海桑忆语》中与广东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史随笔,按题材分类,选辑为十册。本书作为其中一册,主要介绍了岭南文化中的风物与风俗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