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 1629 — 1709 )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有清一代少有的经史、考证、诗词、古文兼擅的博雅学者,被张之洞推为清代“第一博雅”。张宗楠说:“自宋迄今,诗文大家,代不乏人。求其无体不工,如吾郡朱太史竹垞,可称卓绝。”对于“清朝三百年之冠”这顶文坛桂冠来说,朱彝尊是当之无愧的。不过,仅此而言,还不能概括他的文化贡献。其实,他以等身的著作在许多文化领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查慎行《曝书亭序》称朱彝尊 : “天资明睿,器识爽朗,于书无所不窥,于义无所不析。盖尝错综人物而比量之,其博物如张茂先,多识如虞秘监,淹通经术如陆德明、颜师古,熟精史乘如刘知几、刘原父兄弟,贯穿今古,明体而达用,如马鄱阳、郑浃漈、王浚仪,而乃济以班、马之才,运以欧、曾之法,故其为文取材富而
扎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染色工艺,是“扎花”和“染色”两道工艺的合称,主要通过在织物染色的过程中将部分织物扎结起来,扎结部分不能很好地与染料接触,最终形成固定图案。扎染的载体多样,棉、绫、绮等。在扎染过程中,由于织物的扎结方式、扎结的松紧程度、染料在织物的渗透率的不同,扎染图案形成了色彩深浅不一的色晕层,使得织物层次丰富、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朦胧、神秘之感,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殡葬礼仪学新论》是研究中国殡葬礼仪的部系统学术专著。作者以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通过历史文献解读,论述中国殡葬礼仪的形成与发展、殡葬礼仪的范畴、内涵、制度、信仰以及临终,关怀、意义治疗等。对于当代生命伦理、生命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潮汕民俗大典》主要有生产习俗、副业生产习俗、生活民俗、人生礼俗、民间游艺、民间动物舞蹈、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潮汕方言概说、潮汕方言的语音系统级其特点、潮汕方言的词汇特点、潮汕方言的语法特点、潮汕特谜先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