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自著者在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论文十八篇约二十五万字。这些论文大多是著者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或参加国际会议和出国讲学的专题学术报告。论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总结出它不仅是向外传播丝绸、瓷器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路”,传播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传播各族人民光辉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传播我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人类之路”,而且也是振兴中华、促进我国当前对外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从研究中国农耕哲学和传统乡村文化入手,通过区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性差异,提出了以养育文化指导乡村振兴的思想和途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旨在探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取向。结合现代城乡社会的特点,以场景理论为基础,区分城乡功能,确定乡村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为发挥乡村文化优势,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创新性思路。以袁家村和“范氏义庄”为例,分别就乡村振兴的途径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进行了探索。本书紧密联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读者研究现代乡村文化和从事乡村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文化》从远古传说人手,介绍人马关系之嬗变,系统梳理中国古代马文化内涵、现代体育中的马文化及不同艺术领域中的马文化表现形式,还特别介绍了蒙古族的蒙古马文化,探讨马文化的研究价值及其传承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