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星生命,人类该如何回答那个千百年来难解的问题:我们是谁?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是人类交给宇宙的一个答案。这份地球档案由NASA委托超人气科普作家卡尔 萨根打造,它跟随两架 旅行者 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在茫茫星际中漫游,期待着一场与外星生命的邂逅。 为完成这项浪漫的使命,萨根与各领域的专家在6个月内不断尝试,力求用最少的介质承载尽可能多的珍贵信息。最终,一张代表人类文明的金唱片诞生了:118张描绘地球和人类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来自世界各地最伟大的音乐、一部简述进化史的音频 地球之声 、55种人类不同语言的问候和一种鲸的歌声。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收录了这张金唱片的全部内容,并带有详细解说。作为这段传奇的亲历者,唱片原班制作团队从他们各自的角度讲述了这张唱片从构想变
《文化遗产学》分为八章,逐一阐述文化遗产学的学科构架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问题,将迄今关于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型、构成、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原则、机制、方式等等认识,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和理论化的总结。 《文化遗产学》是适应中国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欲利用实践的迫切需要,在对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欲利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初次尝试。
《瀫水记忆: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重点展示兰溪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再为子孙后代留存珍贵文化遗产的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并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中来。
张德彝一生与外交紧密相关,做过翻译、随员、参赞、公使,足迹遍布欧美亚十几个国家,从事外交活动历时四十年之久。每次出洋均将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因此留下了70多卷、200余万字的珍贵历史资料。本书是张德彝八种出使日记的第六种,即《六述奇》,记载光绪二十二至二十六年随罗丰禄任驻英、义、比国参赞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总计十二卷,附有弁言、自叙、凡例、目录等。本书不仅将西方新奇事物介绍到中国,同时还向西方人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张德彝以当事者记载当时事,勾勒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轨迹,是了解西方的真实记录,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科技创新大潮汹涌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是发展之源,情报是创新之要、决策之基。“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科技情报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察势”。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无中生有从天而降,科技情报就是要为科技创新提供信息动力、创新灵感。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这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研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科技管理和决策的艰难。在新时代,完善
本书初步构建玉文化与珠宝玉石文化产业阐释框架的基础,分别阐述了玉之魂:艺术与哲思、天地之大美:不同领域中的玉之探秘、玉中优选:翡翠、玉石之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化、中国珠宝玉石产业链、珠宝玉石品牌建设,从而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一系列理论见解。
全书包括总报告、政策篇、行业篇、专题篇四个部分。本书聚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文化产业核心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及国际比较、我国新闻出版业创新发展指数构建及测评、北京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发展、北京文化产业统计与结构优化、北京文化产业安全评价,将出版传媒研究融入文化产业研究,关注理论和实践前沿进展,强调研究的原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
迄今为止,从社会认知、媒体报道和公共外交等视角研究中印关系,特别是当代中印关系的曲折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一种自觉。从目前情况看,中印关系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印友好”、“人文交流”或“公共外交”等已成为中印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关键词。这说明,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中印人文交流的历史、现状及中印双向认知、印度中国学、中国印度学等重要命题是非常必要的。本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辨析中印文明特质和梳理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第二,考察和总结中印双向认知的历史发展和基本规律;第三,分析媒体报道、公共外交和文化软实力传播与中印关系发展的复杂联系;第四,简介印度的中国研究和中国的印度研究概况。对于国际关系、中印关系、国外中国学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
刘苏里导读,中国38位知名学者讲读,共同解读上下2500年46位西方思想家的51部著作。这些思想家的著作光照当代,泽被千秋,讲读者的解读通透、有趣,本书有助于你理清西方两千余年来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掌
在中西文化交流这一领域,历来的研究者,受时政的影响,所持学术观点或左或右,大都不能给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本书作者梳理了明清以降中西文化交流的史料,从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西方传教士和明清学者入手,详细论述了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步入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廓清了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传授西学的真实目的。 作者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读书开始收集相关史料,陆陆续续,近半个世纪才写成了本书所汇各篇论述。全书文字简洁流畅,可读性强;持论客观公正,获得了历史学家向达、侯外庐以及英国学者李约瑟等大师的帮助和支持,可供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学习、参考。
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形成并流传于峰峦叠嶂、雄浑巍峨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它以古朴苍劲、豪迈典雅、悠远苍凉的独特艺术风格广受赞誉、屡获殊荣。井陉拉花曾多次赴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进行对外文化交流,足迹遍布海内外多个城市,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太行奇葩:井陉拉花》将井陉拉花的历史渊源、传承分布、发展变迁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研究,读者走进这历经岁月沧桑洗礼、愈加绽放时代风采的民间奇葩,去探寻、研究、品味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