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度精选,选取在2014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国际时政、国计民生大事件,着眼于中国和世界所发生的变化,着重于文化事件及具有前瞻性的思潮所带来的影响,探讨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已出版有《MEMO2013》、《MEMO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世界遗产的新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历史和形态的文化样式,包括口头文化(语言、口头文字、口技、口头艺术、声乐),体形文化(发式、服饰、文身、舞蹈、哑剧、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口头语言为主的综合艺术(话剧、说唱、歌剧),口头与形体并重的综合艺术(民间歌舞、小戏、傩戏、木偶戏等),当下的造型艺术(民间的传统建筑艺术与建筑物、民间艺人传人的民间美术、艺术家的造型艺术等)。 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鉴赏。 本书以链接的方式对各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中国的成果,作了全方位的反映,内容包括重要访谈、论文、活动宣言、呼吁书等。本书将联合国的“代表作名录”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紧密联系,将中国的经验
新化文印产业发源于湖南娄底的家级贫困县——新化。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新化文印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打字复印产业网络,然而鲜有知晓,目前未有关于新化文印的第三方著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一学子走出校园,秉持 “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新闻学子,心系民生”的实践精神,深入产业,走访基层,进行纪实性、学术性的乡土调研,填补新化文印产业调研的空白,并创新性地提出“文字打印+文化创意”的发展思路。作品包括新化文印产业地图、人物素描、产业困境、发展对策、调查手记,以清华学子人称的视角,讲述文印故事。 作品针对新化文印的发展与困境,产业与个人,家乡与他乡等方面叙写,使新化文印浮出水面,详细纪实清华学子深入产业,深入基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是一部真实、朴实、详实的作品,彰显清华“受教育,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