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通史》首先详细论述日本国民在岛国的自然风土和生活实践中,自主生成的宗教、文学艺术和学术的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同时简明地叙说了这些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历史的有机联系。其次,从比较的视角出发,论述日本千余年与中国交往和融合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近代百余年与西方交流、调适西方文化的新鲜经验。,作者指出在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全盘“汉风化”和全盘“洋风化”的思潮,但日本最终分别以“和魂汉才”、“和魂洋才”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指导思想,构建起“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以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清潭腿的图书。本书介绍了临清潭腿的历史与发展,临清潭腿的基本内容,临清潭腿的基本功和基础拳,正宗临清潭腿的练法与示意,临清潭腿的概要和势法,以及潭门三十六天罡连环腿。本书是对临清潭腿这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的发掘和整理,极有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与政府的共同舞台》是作者陈华文近十余年来在全国各种期刊、书籍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结集,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思考、对策研究、专题讨论和著作序言,有的曾获浙江省政府奖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过程的历史见证和思考。
传承千年——中国红, 让时间凝固,使岁月无痕。 一刀绿中取红易, 千刀红中剔纹难。 当漆遇上雕,已是传奇; 而他让传奇更加传奇。 打开一扇窗, 让我们走进他的传奇, 游走于他的双手之间,继续我们的非遗之旅……
汪欣著的《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通过综述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对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实践,介绍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存在现状以及文化生态变迁。通过考察徽州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的关系,探索徽州传统村落保护的途径。最后,作为全书总结,探索以村落为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模式。